为进一步拓宽宁夏葡萄酒行业企业融资渠道,做好金融服务实体企业工作,10月31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分行组织召开的自治区“金融+”联席会议葡萄酒行业企业专场对接会在银川召开。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琼出席会议并讲话,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世华、农业银行宁夏分行行长张树彬分别致辞。农业发展银行、黄河银行、宁夏银行、邮储银行四家银行介绍了支持服务葡萄酒产业金融产品及对接成果,28家成员机构、45家葡萄酒庄,以及银川市产业基金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琼强调指出:“我区银行业总体呈现出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投放总量和增幅持续增长,利率和不良率有所下降的向好态势。但一些金融机构还存在着金融产品不能与企业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奖惩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希望金融机构能够通过‘金融+’联席会议,多倾听民营、小微企业的诉求和困难,把他们的需求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工作往深里走、往实处做、往细里干,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更多灵活、便捷、优惠的融资产品。各类金融机构也要以‘金融+’联席会议为媒介,建立风险分担、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打好‘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担保’的金融组合拳,多方联合、凝聚力量,进一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我们在促进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金融机构要切实担负起金融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做好对信贷资金的全流程管理,不仅要把好准入关,还要抓好全流程的管理。企业要控制好自身发展风险,聚焦主业、科学规划、持续发展。既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要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为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葡萄酒产业聚集了葡萄园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营销,还有葡萄酒教育、文化旅游等,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综合体。酒庄前期投资大,一亩葡萄园从种植到挂果至少需要3年时间,直接投资最低在1万元以上,最高在3万元左右。葡萄酒从采摘、酿造到销售一般在2年时间左右,企业打造品牌、推广销售,都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葡萄酒产业投入周期较长,见效比较慢,酒庄需要金融部门更多融资支持,特别是一些中小酒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世华说,希望酒庄企业抓住机遇,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部分,积极与各银行部门对接沟通,学习和了解国家、自治区金融相关政策,汇报好酒庄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项目、争取到更多的融资支持。
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树彬说:“作为‘金融+’会议的主席行,将搭建对接平台,竭诚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希望各方以诚相待、深入交流、携手共进,为推动我区葡萄酒产业发展贡献应有力量,把宁夏‘紫色名片’打造得越来越亮。”
本次专场对接会是继吴忠专场、宁东专场、银川专场、重点项目专场之后的第五场专题对接会。会议现场,宁夏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赵智宏教授讲解了“金融+”背景下营销环境的变革,阐述了“金融+”政策引领的考量、宁夏葡萄酒行业特征,并从政府、金融企业和葡萄酒企业三个角度探讨了促进宁夏葡萄酒行业的发展的对策。宁夏银保监局非银行机构检查处于小勇介绍了葡萄酒企业的保险需求和可供葡萄酒企业选择的保险产品。随后,各金融机构与葡萄酒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对接沟通。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金融+”成员机构的配合下,以“金融+”联席会议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合力推进,目前已惠及企业近300多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金融+”的品牌效应也在逐步显现。近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区地方金融监管与发展,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提出了“3682”战略,要求将“金融+”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服务工程,作为8项工程之一,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下一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继续发挥好“金融+”联席会议平台作用,根据各行业企业融资需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源,拓宽银政企三方的交流合作渠道,助推宁夏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宁夏财经网 马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