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自治区“金融+”联席会议重点项目暨银川专场集中对接会成功召开。此次会议为期3天,将通过6场集中对接,25家金融机构的专业团队与近70家自治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银川市“四园四区”企业进行融资对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发改委、工信厅、银川市金融局相关领导、金融机构、园区企业、重点项目负责人等参加了对接活动。
会议期间,各企业将结合自身项目工程和融资需求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汇报,通过创新产品、重点项目争取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参会的各金融机构将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认真把脉、会诊企业发展状况和融资需求,提出合理化融资方案,以真诚互信的态度深化银企合作,以务实高效的精神谋求银企共赢。
“民营企业现在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正虎在会议中指出,在当前的情况下,需要我们通过“金融+企业、金融+园区、金融+行业主管部门”等方式,通过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金融+”平台,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据悉,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35家企业与16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涉及融资金额190多亿元。自“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吴忠专场和宁东专场融资对接任务,不断完善并建立了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度,探索、积累、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对接程式,推动“金融+”联席会议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有27家金融机构加入联席会议,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等各类金融业态,形成了“财政+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的融资合力。通过“金融+企业、金融+园区、金融+行业主管部门”等方式,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对接,提高了政、银、企对接效率。“金融+”已成为推进融资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平台。
2019年,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会继续按照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高效化标准,聚焦产业园区、重点项目、金融扶贫、全牌照综合服务和开放合作等不同领域和主题,整合金融资源,开展多角度金融合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还将开展5期以重点建设项目、金融扶贫等为主题的“金融+”专场活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特色化的融资对接机制。目前,宁夏正在建立完善4个数据库:即从供给方面,建立“优惠政策库”“金融产品库”“典型案例库”,让企业知道自己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通过哪种途径融资成功率更高;从需求方面,建立“融资需求库”,便于金融机构精准锁定潜在客户和项目。(张春婷 贺春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