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叶像扁豆叶,板蓝根枝叶像苦苦菜。”8月30日上午,几名银川游客路过隆德县沙塘镇中药材种植基地时,被眼前连片的板蓝根和黄芪田吸引了。近年来,隆德县大做中药材文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模式,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中药材已成为隆德县地标性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年产量近2万吨,总产值2亿元以上。隆德县联财镇联财村村民杨玲原本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近两年依托种植药材,不仅积累了十几万元资产,还成立益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承包了1000亩地。“村里能种中药材的地都种上了药材,大多数人靠药材富起来了。”杨玲说。
中草药是一个链条长且构成复杂的产业,从生长到生产都需要精心照料。为了解决中药材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地政府和宁夏科协牵线搭桥,加强与宁夏大学、宁夏农业科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区内外科研院校合作,构建“产学研”联盟机制。建成沙塘许沟中药材科技示范园100亩,推广黄芪覆膜压沙育苗技术;在神林庞庄、联财联合科技扶贫示范村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710亩,培育科技扶贫示范户191户;争取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项资金40万元,建立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基地)7个,引进新品种5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