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石嘴山,早已颠覆了旧日“煤城”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城绿色半城湖”的山水园林之城。
登高望远,只见巍巍贺兰山巍峨耸立,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蜿蜒北去。曾经的矸石山已被覆土绿化、置石造景,成为4A级景区,曾经污水横流的滞洪区也华丽转身为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绿地纵横交错,镶嵌在城市之间。
近年来,石嘴山市以实施全域旅游开发工程为统揽,以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宣传营销为重点,不断完善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业态,持续提升旅游品牌竞争力。今年上半年,该市累计接待游客152.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6%和9.1%,两项指标快速增长,全域旅游发展稳步推进。
项目带动培育全域旅游新动能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同外界水系的连通,最大水源艾依河受到了污染,加之局地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沙湖出现了水循环不足等问题,水质曾下降到劣五类,属于重度污染水质。
如今,随着与星海湖“拉起手”,沙湖重新“复活”。
沙湖与星海湖水系连通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到今年6月底,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该工程以沙湖和星海湖为两大核心,通过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建立沙湖、星海湖大循环水系,改善两湖水质,提升水环境质量。
这项工程不仅仅是建设两湖之间的连通水道,还包括水道两侧的生态修复。在规划建设的水道上,均匀分布着4个生态湿地。
“湿地有改善气候、调蓄洪水、保护水源、提高水质等重要作用。1515亩湿地的建成,将有效恢复沙湖的生态环境,让水道两侧美观起来。”沙湖与星海湖水系连通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王云说,项目区几处湿地将种植芦苇等植物,打造成滨水景观带。新开凿的水道通航后,游船可作为该市新的旅游项目,游客可泛舟于清流之上,游走于两湖之间,观赏两边的绿化景观。连通水道将与周边的沙湖、玉皇阁、星海湖等景区进行整合,切实提高该市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基础。
以点带面、以线连片,我市一体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正在构建,先后组织实施了星海湖水质综合治理、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生态修复、平罗县西线景观廊道、华夏奇石山景区、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等一批旅游项目,全域旅游新动能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该市还实施了旅游公共交通通达工程,为游客提供从银川河东机场到石嘴山市(“最后100公里”)、从市区到各景点(“最后1公里”)的公共交通便捷服务;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开展“厕所革命”,改善旅游景区、公路沿线、城市街区、旅游餐馆、娱乐场所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如厕环境;建设城市旅游服务站,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景区承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本要素不断健全。
如今,该市旅游业发展模式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管理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发展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乡村先行丰富全域旅游新业态
石嘴山地处宁夏平原最北端,东有黄河的哺育、西有贺兰山的守护,“塞上江南”山水相依,田园如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市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拓展了“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近年来,该市通过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以制种、瓜菜、草畜、生态水产、枸杞和酿酒葡萄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以星海湖、沙湖为中心,打造以滨水度假、垂钓竞技为主的渔家乐、农家乐休闲带;以贺兰山东麓110国道为轴线,打造以葡萄酒文化农耕民俗为主的研学科普体验带;以黄河金岸为轴线,打造以康养健身、休闲度假为主的黄河大漠观光带,推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有机结合,把乡村旅游打造成繁荣农村、拓展农业、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形成“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新格局。
龙泉村,素有“贺兰山下第一村”的美誉,天然形成的9个泉眼,泉水滋养着乡间小溪。贺兰山长城烽火台、古汉墓群遗址触手可及,印证着龙泉村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乡村民俗展示馆珍贵的文化遗存,让人感受到农耕文明的沧桑巨变;百余户错落有致、依山而居、自然和谐的农民新居,干净整洁;田园花海、绿化美化项目的实施,使这里变成花的海洋、绿的世界;“开心农场”每天吸引市民前来游玩、采摘、体验……这里,成为宜业、宜游、宜居的美丽新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市出台一系列措施,在全区率先打造10个富有地域特色的田园小镇、1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和10个田园综合体,启动建设项目166个,年内计划投资16.2亿元。在项目的带动下,特色田园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市休闲观光农庄、农家乐已发展到102家,实现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2.2亿元,直接带动2万余农民就业创业,成为乡村经济增收的新生力量。到2020年,我市力争建设更多的精品休闲旅游农庄、美丽乡村、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形成“一村一景一业”,把农村变成景区,实现春可见绿、夏可纳凉、秋可赏花、冬可揽月的四季农业旅游景观目标,吸引游客到乡村“洗肺”,观光休闲。
品牌打造树立全域旅游新形象
今年8月29日,中国·宁夏·石嘴山首届华夏奇石山奇石博览会开幕式在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举行,本次博览会吸引了20余个省市百余家客商参展,展出奇石、石雕、根雕、瓷器、古玩字画、玉器等20余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博览会期间,精心安排了奇石交流系列活动、美食联展、剪纸艺术剧表演、国标舞表演等,以“石文化”带旺“石经济”,将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培育成集奇石展示、加工、观赏及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奇石文化市场,推动该市全域旅游发展。
看着奇石林立、百花争艳的美景,看到络绎不绝前来景区游玩的人们,人们很难想象,这里过去竟是石嘴山市最大的粉煤灰山。多年来,电厂、洗煤厂排放的煤灰都堆放在这里,时间长了,粉煤灰储量约1000万方。遇到刮风天气,粉煤灰就会弥漫在整个城区的上空。2006年,市委、政府决定建设华夏奇石山,停止排放粉煤灰,覆种植土,敷设低压灌溉管道,绿化修建奇石园。先后投资3.34亿元,建成雕塑园10个,人物雕像26个,文碑12块;建成石文化园4处,奇石园32个,摆放各类名石600余块;建设亭、阁等园林小品10处,绿化面积1360亩;栽植各类乔木3.2万株,花草面积达12万平方米。历时6年,过去的煤灰山变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怪石争奇、生态环保的美丽景观,被中国观赏石协会确定为中国观赏石博览基地。今年,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天天在升温”的思路,石嘴山市先后举办了房车旅游大会、星海湖全国垂钓大赛、星海湖骑行节、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组织沙湖、华夏奇石山、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等景区负责人分别赴西安、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多场“神奇宁夏川活力石嘴山”推介会,对该市精品旅游线路进行宣传推介。此外,创新营销方式,与阿里巴巴旗下飞猪旅行合作,开设了石嘴山旅游旗舰店,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全力打造“观景沙湖、休闲星海”新形象。推进“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旅游宣传“一网三微一端”(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建设,加强网络营销传播,持续提升全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和鼓励周边游客到该市旅游消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石嘴山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生态立市、脱贫富民“三大战略”,持续推动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石嘴山必将迸发出新的活力,铺开斑斓的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