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单位催交各种总结,家人关心一年的成绩,自己也对自己有了更多期待……对于职场人来说,年底似乎总有不得不面对的各种压力和期待。有人从容应对,有人却感到十分疲惫。面对这份年底袭来的“职场疲惫”,究竟如何应对才有效?
想躺平,却不敢任性
“完全打不起精神!”,这是张磊对自己这段时间的评价。32岁的他,是银川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项目经理,5年的工作时间里,他一到年底就想离职,这像一个打不破的怪圈,让他越来越感到很无力。
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感受?张磊自己也说不清,只是每次临近年底,当他回顾自己这一年的辛苦时,心情就会很复杂。“说是项目经理,但很多事,都不在我能掌控的范围里。甚至有时候,一些无关紧要的人,都可以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有一次老婆陪我一起在一个活动现场,亲眼看到其他同事干涉我的工作。回来老婆就数落我‘能力不行’……说真的,每年回顾自己一年的工作,总有各种各样糟心的事,这些事带来的情绪积攒了一整年,让我一到年底,就想换个工作。”
张磊无奈地叹了口气,他说,最近,很多工作他都是能拖就拖。就在不久前,他再次跟家人提出自己想辞职换个工作的想法,可还没有说完,就遭到了各种阻挠、否定。这样的阻挠和否定,让他更加沮丧。“很累,想躺平,但上有老下有小,容不得我任性。”
各种期待,拉扯着自己
与张磊不同,27岁的绮芸在自己的工作上,做得游刃有余。做自媒体创业的她,有自己的团队,年纪轻轻,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可即使这样,一到年底,巨大的疲惫感就会涌上来,让她喘不过气。
“感觉很多事情还可以做得更好,那些取得的成绩,并不能让我有足够的满足感,父母很希望我能考公务员,他们总觉得我自己创业早晚会有风险,不稳定,可我很想证明给他们看。”绮芸说,这份期待和叛逆一直在她心底打架,以至于一年到头,她最害怕的就是年底回家看望父母。
“职场人,没有谁是轻松的,可我的这份疲惫,不仅仅是工作本身的压力,还有对自己的不满意,以及家人对我的期待。年末一想到这些,反而没了斗志。”绮芸很清楚自己的这份“职场疲惫”到底因为什么,可越是清楚,越是无力。一方面创业本身就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一到年底一些项目回款慢,自己还要考虑过年前稳定团队、发展新一年业务的种种事宜;另一方面,自己也希望能有更大的突破,但父母的期待又时不时冒出来,说不受影响是假的……“就像奔驰在路上的车,有着巨大的惯性,很难停下来,但背后总有一个力量拉扯自己,很无力。”
深究原因,因人而异
一到岁末,涌上来的“职场疲惫”真的无药可解吗?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欣怡说:“得对症下药”。
“职场人在工作重压之下,会有身心疲惫、能量被掏空的感觉。更有甚者,还会感觉工作麻木,激不起一丝兴趣,这都是‘职场疲惫’的表现。在一些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从行业上看,白领、教师、医生以及媒体从业者的这种疲惫感比较高;而从个性角度讲,具有敢于冒险和迎接挑战、独立性强,并且不允许自己或他人失败等人格特征的人也容易陷入‘职场疲惫’。”周欣怡说,“职场疲惫”具有阶段性、周期性的倦怠,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是对工作实行“拖”字诀,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
深究“职场疲惫”产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对此,周欣怡解释说,比如有人如果遭受重大的挫折、打击,那么就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和不自信,尤其在年底时这样的怀疑情绪会不由自主地加重,还会不断为自己的失败和工作不力找借口;还有人会有很强的攀比心,比如见到他人职高薪厚,会失了平常心,抱怨越来越多,心态逐渐由波动发展到失衡;另外一种,就是来自外在的期待,有些人已经很优秀了,对自己却有很高的要求,面对公司、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和期待,“职场疲惫”情绪就越发难以调整。
“其实这样的情绪在平时也可能出现,但似乎到了年底尤为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一些调整‘职场疲惫’的方法,先从日常开始,用积极的心态来工作。有能力处理日常的压力时,再去关注这份疲惫感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当然,这需要时间,有时还需专业人士的协助,不用太过焦虑。”周欣怡说。
温馨建议
制定“跳起来能摘到苹果”的目标
那么,怎么降低日常的“职场疲惫”感呢?对此,周欣怡介绍说,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什么是合理目标?就是“跳起来能摘得到苹果”。
对此,她解释说:“不跳起来就能摘到”意味着这个目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很轻松就能达到;“跳起来能摘到”意味着这个目标有一部分超出自己的能力,但通过主观努力、寻求帮助、整合资源可以达到;“跳起来也摘不到”意味着目标完全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有些职场人士长期承受着较高压力,制定了一些“跳起来也摘不到苹果”的目标,长此以往,会极大挫败工作能力和工作自信。
“积极的工作状态是不断重复制定‘跳起来能摘到’的目标。这样可以激活内在的潜力和价值感,更能使工作自信、工作能力、工作乐趣形成良性循环。”周欣怡说。
压力,需要逐步释放
周欣怡强调说,许多职场人平时会把压力、负面情绪积攒起来,就相当于洪水出闸,到了年末一发不可收拾,容易引发各种身心病症。因此,平时工作再忙,都要抽点时间发发呆,闭目养神,起身眺望下远处的风景,压力是需要逐步释放的。
“到了年底,很多人会用自己的方式,缓解因压力带来的‘职场疲惫’感,但需要提醒大家,有些方式不可取。”周欣怡说,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应对压力的方式有解决问题、自责、寻求资源帮助、幻想、退缩等。“其中最消极、病态的方式即为‘幻想’,这是一种低级防御方式,而最积极健康的方式就是‘解决问题’和‘寻求资源帮助’,这两种应对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智应对压力,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保持乐观的心态。”记者 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