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最近我总是感觉眼睛干涩、酸胀,还觉得有东西卡在眼睛里,分泌物还特别多。买了抗疲劳眼药水滴,也不见效果。咋回事啊?”近日,在眼科门诊上,28岁的患者赵女士焦急地询问。
宁夏眼科医院角膜与眼表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李慧平表示,冬天气候干燥,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眼睛干涩、酸胀、有灼痛感、怕光、易疲劳等。若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的眼睛泪液告急,很可能是患了干眼症。但眼睛“干旱”所带来的问题,可不是自己滴点眼药水就能解决的,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再规范治疗。
现状:我们的眼睛越来越干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干眼症患病率约为21%~30%。作为角膜与眼表疾病科的专家,李慧平博士也明显感觉到,近年来,门诊上干眼的患者增加迅速。“干眼患者约占眼科门诊总就诊量的30%以上,除了常见的老年群体外,年轻人也成了干眼的‘主力军’,甚至儿童患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寒冬时节,门诊上很多患者自述眼睛干涩、痛痒、有灼热感、疲劳感,有时还怕光。其实,这些都是干眼的典型症状。”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质和量异常引起损害,导致的眼角结膜干燥症状为主的一种眼科多发病。李慧平博士通俗地解释说,“我们眼睛的表面有一层保护膜,滋润着眼睛,它主要由油脂、水和黏液蛋白组成,其中的任何成分数量与质量的改变都可能引起这层膜的稳定性下降,出现干眼症状。”
“眼睛缺水”会有怎样的表现?干眼患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患者常会有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有的可出现眼痒、畏光、眼红以及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双眼均可发生。
这些人的眼睛最易“缺水”
李慧平博士分析,干眼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如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的环境、糖尿病、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说,雌性激素的缺乏可导致泪液及睑脂分泌减少,易导致干眼的发生。
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是导致干眼的“罪魁祸首”。“人们长时间地盯着电子屏幕,睫状肌痉挛,调节能力下降,瞬目减少,泪液分泌减少,容易导致视疲劳及眼部不适。”李慧平博士解释。
生活中,对于一些爱化妆的女性来说,长期涂画内眼线或纹眼线都可能破坏睑板腺功能,导致干眼。“临床上发现,很多纹眼线的女性到了40岁后,出现了睑板腺萎缩,引发干眼。”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滴一些缓解视疲劳的网红眼药水,也可能引起药物性干眼。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也是干眼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饮食不注意,引起血脂异常也会出现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干眼。
个体化规范治疗
干眼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眼缘清洁、眼局部热敷、睑板腺按摩、强脉冲激光治疗、热脉冲治疗等。“目前通常使用眼睑专用的清洁湿巾清洁睑缘,持续1~2个月,其目的为保持睑缘卫生,促使睑板腺腺口开放;也可使用蒸汽眼罩或者将毛巾放入40~45℃的温水中拧干,敷在上、下眼皮,每次热敷约10~15分钟;强脉冲激光可有效减轻眼表的炎症,受到越来越多干眼患者的认可;热脉冲治疗主要通过物理方法从眼睑内外表面对睑板腺加热,同时结合脉冲式按摩,是近年较热门的新型治疗方法之一。”李慧平博士介绍。
人工泪液和眼表润滑剂可直接补充和替代泪液,润滑眼表,是目前治疗干眼的一线方法。干眼的药物治疗还包括稳定泪膜药物、局部抗炎药物、促进泪液分泌的药物等。
“总之,干眼有很多类型,不同原因导致的干眼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会根据干眼患者的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通常会将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相结合,以更好地控制干眼症状,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李慧平博士提醒。
及时复诊也很重要
上周接诊的一位女患者让李慧平博士特别惋惜。“这位女患者在基层医院诊断为干眼症,给予人工泪液和眼用激素治疗。用药后,患者觉得症状好转,3年来一直使用眼用激素,期间未复查。后来出现了眼胀头痛的症状,依然间断应用眼用激素,没有及时就诊。到我的门诊时,这位患者已出现严重的激素性青光眼,眼压达到50mmHg左右,右眼已经失明,视神经萎缩,左眼也成管状视野,仅中央留有一点视力。这时候我们医生能做的,只能帮她降低眼压,对于挽回视力已无能为力。”
李慧平博士再次提醒,“为干眼患者找到病因特别重要,而且一定要规范治疗,不能滥用药物。因为用不对药可能加重干眼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角膜溃疡等,甚至像这名女患者一样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健康用眼是关键
李慧平博士建议,日常要注意用眼习惯,预防干眼。
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时每20分钟就停下来眨眼20秒。
冬天在有供暖设施的室内,需要保证一定的环境湿度,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盛水器具;饮水要充足,维生素与高蛋白的摄入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眼部健康。
最重要的是减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不要关灯玩手机,少戴隐形眼镜等。
女性朋友要慎纹眼线,经常画眼线的也要注重眼部卸妆。
专家简介
李慧平,眼科学博士,宁夏眼科医院角膜与眼表疾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角膜移植手术,角膜及眼内屈光手术,以及遗传性眼病诊治与研究工作。宁夏首批科技创新团队——遗传性眼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团队骨干成员,宁夏致盲性眼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骨干成员。(记者 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