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站在考古人的角度 复原宁夏的历史脉络
时间:2023-07-20  来源:新消息报
 
  安西王府城廓遗址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固原李贤夫妇墓壁画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7月19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强站在考古人的角度,复原了宁夏的历史脉络。
  马强介绍,水洞沟遗址自发现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宁夏考古人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几代宁夏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揭示了宁夏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
  距今4万年的灵武水洞沟遗址和距今约1.3万年的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构建了宁夏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约距今4万年至1万年的文化演化框架。隆德页河子遗址、周家咀头遗址等代表了仰韶文化在宁夏区域内的传播,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海原菜园遗址、隆德沙塘北塬遗址、彭阳打石沟遗址等代表了宁夏齐家文化的发展规模,且宁夏南部地区是齐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年代距今约4300年至1600年左右。
  历史时期的遗存见证了文明的互鉴交流融合,姚河塬遗址是目前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诸侯国都邑城址,表明宁夏南部处于周王朝的管辖范围。
  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南北地区普遍以北方系青铜文化人群为主,如宁夏北部的中宁倪丁村墓地、中卫狼窝子坑墓地,宁夏南部固原地区的杨郎墓地、于家庄墓地、王大户墓地等皆是典型的西戎人群的遗存。出土物中既有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遗物,又有定居农业人群的遗物,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交融。这些北方系青铜文化人群在秦长城南北两侧与战国秦人杂处,共同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文化。
  秦统一六国后设三十六郡,宁夏全境属北地郡;汉初,匈奴势力壮大,占据中国西北地区,此时的宁夏地区为汉族、匈奴族和羌族等杂居,汉王朝在此设置属国都尉来管控。同心县发现的倒墩子墓地、李家套子墓地,就是内迁的降汉南匈奴人墓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宁夏北部因羌族之乱,建制废除,形成汉、匈奴、鲜卑、羌、氐、羯、敕勒、柔然等众多部族错杂居住的复杂格局。吴忠北魏墓印证了北魏薄骨律镇所在地人们的生活日常;固原北魏漆棺画墓,道教升天、佛教护法、孝子图等丰富多元的漆棺画,显示出汉文化对鲜卑贵族的深刻影响;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了来自伊朗高原的萨珊玻璃器,以及属于萨珊时期巴克特利亚制品的鎏金银壶,反映出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融合。
  到了隋唐时期,突厥、敕勒、回鹘、吐蕃等部族活跃在宁夏地区。固原南塬隋唐墓地、彭阳海子塬隋唐墓地等出土的遗物,证实了原州与西域的密切关系,拓展和延伸了丝路贸易、丝路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等丝绸之路文化的内涵。
  宋元时期,经考古发掘的固原开城安西王府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子忙哥剌在六盘山的避暑官邸。考古发掘揭示了宫殿建筑基址,除大量精美建筑构件外,还出土景教铁十字架等珍贵文物,彰显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宁夏考古是中国考古百年历程的缩影。”马强表示,“这些考古发现犹如文明的涓涓细流汇入中华文明江河之中,为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做出了‘宁夏贡献’。”  记者 张雪梅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S50海原至平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麦子黄夏收忙
    麦子黄夏收忙
    荷花次第开美景入画来
    荷花次第开美景入画来
    宁夏人物
  •  姜召会:黄河岸边驻进村民心坎里
  •  纪成军:当好行业领头羊
  •  返乡博士在“白茫茫”土地上播下
  •  王刚 :让农民当“甩手掌柜”赚好
  •  让宁夏“质数大米”火遍中国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