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4万年前的“水洞沟人”是这么生活的
时间:2023-07-20  来源:新消息报
  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出土的石器(存在较多的端刮器、雕刻器等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 据《化石》杂志 
  水洞沟遗址公园。 自治区文旅厅供图
  “夕阳西下,河滩上一簇篝火在跳跃,远处山峦若隐若现,藏匿着冷峻和巍峨,天地间此刻只有静谧和安详。微风渐起,火苗随之扭曲身体,火焰犹如甩出的长鞭,舒展出优美的弧线。一个沧桑老者,一手握一件石核,另一只手拿着石锤。端详片刻,粗壮的手臂开始挥舞,火光微照着他坚毅的目光和棱角分明的眼眶。石片渐次落在他的脚旁,那声音如金属碰撞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之后,又是一片寂静……”这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李罡在3次踏访水洞沟遗址后,为我们描绘出的4万年前水洞沟的场景。
  今年是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经过多年系统考古发掘和研究,“水洞沟人”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7月19日,在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暨新时代宁夏考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席高星为我们揭秘。
  “考古工作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就是从非常厚的地层里发掘出遗物和遗迹,就像读一部‘地书’。层层叠叠的地层就像一张张书页,而上面的文化遗物和遗迹就是我们书写历史的文字。”高星表示,“从水洞沟遗址发掘出土的石器、动物骨骼、火塘等遗迹、遗物,结合古环境研究成果,可以窥见‘水洞沟人’的生产生活场景和生活状况。”
  水洞沟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周边有很多沙漠、荒地、草原,同时,水洞沟处在黄河边上,这里有很多湖泊湿地,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古人类主要通过狩猎采集来获取食物。“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破碎的哺乳动物骨骼,骨骼上有切割和敲骨吸髓的痕迹,可以判断这是古人类狩猎、肢解、敲击所产生,并且食用、利用了这些动物资源。从出土的尖状器、边削器、端刮器等石器的功能分析,可以推断出古人类猎杀、屠宰、肢解动物的行为,大量的火塘则说明古人类用火加工食物的行为。对植物资源的考古发现,在此地有二三十种可食性的植物食材。有证据表明,他们的工具上留下了加工动物或者植物的残留物。同时,因为这里有河流,有丰富的原始人类制作石器的原料。”高星说。
  高星介绍,“水洞沟人”在不同时期制作了不同技术特点的石器,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的古人类为了更好地打制石器,用火来加热石器原料,使其更利于加工出锋利的边缘。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鸵鸟蛋壳制作各种装饰品。通过一系列考古发掘,可以看出,水洞沟遗址的古人类选择水洞沟湖泊连片、水草丰茂的地方作为栖身之所。在第2地点和其他地点发现了密集分布的火塘,这表明“水洞沟人”已经开始集中、聚落式居住。“水洞沟人”在用火等方面是“非常出彩”的,比如将石头用火烧烤后制作出规整的锋利石器,这是用火来改造原料的一个发明,后期人类制作陶器、金属器物都是对这种技术的延续。
  此外,在距今1.2万年左右,“水洞沟人”发明了特殊的用火方式“石煮法”,就是将石头烧热后放入水中,达到将水中食物煮熟的目的。他们在这里制作石器、猎捕动物、采集植物,熟练掌握了用火技能,并开始产生原始的审美观念。记者 张雪梅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S50海原至平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河两岸风光好
    黄河两岸风光好
    麦子黄夏收忙
    麦子黄夏收忙
    宁夏人物
  •  姜召会:黄河岸边驻进村民心坎里
  •  纪成军:当好行业领头羊
  •  返乡博士在“白茫茫”土地上播下
  •  王刚 :让农民当“甩手掌柜”赚好
  •  让宁夏“质数大米”火遍中国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