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武口区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儿童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积极探索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保障制度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专业化,不断将适度普惠性儿童福利工作推向深入,加快儿童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拓展试点效应,成果转化有基础。自大武口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单位”以来,我区率先成为探索建立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先行先试”任务实验区。在所属街道开展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将儿童福利的服务对象范围由孤儿等困境儿童扩展到所有儿童,把儿童福利服务的内容由补缺型服务拓展为包括预防和救助的适度普惠型服务,为全区推进儿童福利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实践基础。目前,已将辖区11个街道(镇)、50个社区、12个行政村的事实无人抚养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低保家庭儿童等321人纳入普惠保障范围。同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困境儿童生活保障进退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范围。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儿童监护有合力。为不断做好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大武口依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要求,组建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人社、民政、教育、工青妇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我区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相关儿童保障工作制度,对适度普惠型儿童保障范围、标准,申领程序和管理要求等都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实行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各类困境儿童建档立卡,完善各类表、册资料,做到有章可循又简便易行。同时选配城市社区儿童主任50名,农村“三留守”关爱督导员12名。
三是落实资金来源,经费投入有保障。本着“适度普惠、分层次、分类型、分标准、分区域”的原则,把儿童福利支出纳入当地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儿童及其家庭的扶持和保障力度,大武口区率先将保障对象拓展到自身重病重残的困境儿童、父母重病重残的困境家庭儿童,由区本级财政每年列支30万元用于困境儿童生活补助津贴发放,并将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的生活补助提标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来落实。自试点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儿童生活津贴、养育津贴等资金648.69万元。同时广泛发掘社会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吸引慈善、捐赠资金共同参与儿童福利工作。
四是搭建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有创新。创新载体,丰富内涵,不断深化儿童关爱服务。把社会关爱与开展帮扶活动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各类困境儿童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广泛开展思想、法制、健康等各项教育的同时,对各类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以乡镇干部、小学教师、理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以农村社区儿童之家为单位,广泛开展爱心家长、爱心助学、爱心捐助等为主题的结对关爱活动;积极争取自治区民政厅等资金支持,建设完成城乡社区儿童之家12个,2018年在建3个,有效提升儿童服务设施,并结合社区四点半课堂,做好留守儿童的盲区监管,使儿童之家成为儿童娱乐学习的新家园;加强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开展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同时引导社会依法收养、依法行善,全面保护儿童权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