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海原县“四新”举措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时间:2018-08-03  来源:海原县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海原县发挥土壤、气候、光热等自然禀赋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龙头带动,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四新”举措,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是引进新品种。突出质量兴农,建立倒逼机制,以市场倒逼品牌、以品牌倒逼品质、以品质倒逼品种,加快小杂粮品种更新换代,分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谷子(晋谷40、陇谷12、陇鉴谷1219)、糜子(宁糜15号、固糜12号)、荞麦(信农1号、西农9976、西农9978)、油菜(青杂4号、青杂7号)、黑豆(绿仁乌豆)等品种,为小杂粮增产增收打牢基础。
  二是推广新技术。突出科技强农,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以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引领,集成小杂粮农技农艺融合、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一次性施肥等技术试验示范展示,在小杂粮产业带全面推广小杂粮精量播种技术、渗水地膜栽培技术、覆膜穴播精量播种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同时,加强“两组一会”建设,建立了产业全覆盖的国家、区、市、县专家服务团队,及时精准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三是培育新业态。突出绿色兴农,大力培育农业+旅游、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建设以油菜花休闲观光园区2个,着力打造“最美七彩梯田”,形成以小杂粮带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带动全县全域旅游经济发展。加快互联网+小杂粮产业发展,建设小杂粮可追溯体系、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电商订单农业。
  四是打造新模式。突出联农带农,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为抓手,建立“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强化“六项”功能、“八有”标准、“十项”服务,建立了产业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8家,延伸功能,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经营、订单收购等方式,实现了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机衔接。
编辑:张春婷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  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
  •  科技厅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  中科院山西煤化研究所到石嘴山调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充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宁夏60年)“塞上湖城”波光滟
    (宁夏60年)“塞上湖城”波光滟
    无人机“瞰”四季宁夏
    无人机“瞰”四季宁夏
    宁夏人物
  •  南坪水库的守望者:赤地千里 那些
  •  蒙文英:从羊倌到致富“领头羊”
  •  赵秀兰:下岗后,绣出自己一片天
  •  扎根农村创业寻梦的80后黎伟
  •  哈丽娟: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