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卫市聚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全市建档立卡户产业扶贫覆盖率达60%以上。
一是大力开展精准扶持。围绕“1+5”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产业扶持项目化、政策资金精细化,做到产业精准覆盖到村、资金精准扶持到户。全市共整合涉农产业扶持资金3.13亿元,在贫困地区发展马铃薯、硒砂瓜、蔬菜、小杂粮等产业,海原县西安镇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中宁县太阳梁乡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区、沙坡头区常乐镇康乐移民区土地综合治理及枸杞种植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市贫困地区已稳定形成了60万亩马铃薯产业带、85万亩硒砂瓜产业带、35万亩枸杞产业带、25万亩特色作物产业带和“100万亩草+200万只牛羊”的草畜产业带,农业产业规模逐步壮大起来。
二是实施示范带动工程。从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入手,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劳务入社等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致富增收。上半年,全市新建和巩固提升扶贫产业合作社60家,培育特色产业致富带头人120名,吸纳带动4568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三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成立了4个市级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指导专家服务组,借力自治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和社会化技术服务机构,围绕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需求,传授草畜节本增效、动物疫病防控、瓜菜标准化生产等实用技术,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技术水平。今年,全市已下派科技扶贫指导员73名,组织举办现场会、培训班20余次,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贫困群众7500余人次,扶贫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四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扩大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范围和农村产权抵押登记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移民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累计办理农村产权抵押登记贷款2157笔26亿元,有效解决了规模化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积极探索财政资金转变成股权的模式,逐步解决了167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