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嘴山市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2亿元,增长4.7%,增速位列全区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03元,增长8.7%,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0.7个百分点。
一是农业特色更加鲜明。优化种植结构,玉米比上年减少4.1万亩,瓜菜、制种等增加3.5万亩,夏粮再获丰收。主推牛羊杂交改良、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引进澳洲白种公羊、湖羊基础母羊、安格斯肉牛等优质品种,以河东为重点新建扩建大型单体牧场7家,牛羊饲养量同比分别增长2.5%、1.3%。积极推广稻鱼综合种养、微流水生态养殖等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扩大虾蟹养殖面积,生态水产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三产融合步伐加快。惠农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孵化园、宏翔番茄干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4.2%。10个特色田园小镇、10个美丽家园示范点建设顺利推进,新建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举办各类节会活动9场次。举办了石嘴山市首届农业物联网大会,新培育农村电商企业8家,全市农村电商企业达到61家,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5600万元,同比增长12.1%。
三是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平罗沙漠西瓜”“石嘴山架豆种子”“石嘴山菠菜种子”地理标志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公告,新注册农产品品牌22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农产品8个,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申报富硒农产品品牌10个。组织本市企业参加北京、江苏、浙江等地举办的农产品展销推介会5批次,举办沙漠西瓜节等活动5场次,在浙江、广东等地新建农产品外销窗口4个,全市农产品外销窗口达到8个。建成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7个畜禽定点屠宰场和3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二维码追溯。
四是绿色发展步入快道。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立了市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陇上鲜有机肥厂、广茂田泰颗粒饲料厂等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小麦秸秆90%以上机械打捆回收利用,焚烧现象基本杜绝。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禁养区划定,20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治理项目和30万吨有机肥生产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水源地35家水产养殖企业及养殖户正在搬迁。大力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和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增施有机肥14万亩,统防统治26万亩。深入推进平罗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回收率达76%。
五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国家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市195个村启动清产核资工作,43个村完成清产核资,13个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5个村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了按股分红。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2.9万亩,上半年办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1700笔1.35亿元。新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5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家。申报自治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17个,落实资金3400万元。
六是重点项目扎实推进。5万亩高标准外销蔬菜基地、蔬菜种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效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盐碱地改良、河东草畜一体化建设等7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已完成投资3.69亿,占全年计划的83%,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七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石嘴山市蔬菜及种子产业园被列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浙江省农科院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在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智慧农业等10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目前万只湖羊纯繁基地项目、2个水产项目、番茄分子育种项目正在实施,“双百培训”工程分别在我市和杭州市举办培训班2期180人。加快肉羊杂交改良、水肥一体化栽培、稻渔综合种养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八是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持续推进四项脱贫计划和五项助力行动。新建种植基地3个、各类设施大棚(拱棚)259座;建设集中养殖园区3个吸纳养殖户450户,发展庭院养殖1079户,牛羊存栏近2万头(只)。投入资金7647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3个。建设扶贫车间3个,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600余人。开展技能就业培训17期814人,发展劳务经纪人35人,实现就业3863人,自主创业300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653户1.03亿元,发放教育扶贫资金188万元,为贫困村争取项目资金42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资金和帮扶物资67万元。建档立卡社保兜底3368人,发放各类救助金3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