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银川:百日行动,整治“保健”市场乱象
时间:2019-02-22  来源:银川日报
   “保健品”骗局屡屡上演,该如何整治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记者了解到,根据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1月8日起开展专项行动,对当前“保健”市场乱象突出、老年“保健品”市场“坑老骗老”频发等进行整治。
  措施:重点查处八项行为
  “规范来说,没有‘保健品’这个概念,应该称为‘保健’市场,或是‘保健’类产品。通俗来讲,‘保健’类产品是对人体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产品。”全国科普新闻人物、公共卫生医师、保健食品百场讲座主讲讲师、市市场监管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工作人员韩晓农说道。
  据韩晓农介绍,目前“保健”市场上存在产品乱象、行业乱象和经营者乱象。其中,产品乱象主要为外包装标识擅自夸大保健功能,行业的乱象为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保健”“养生”为噱头,把不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也宣传成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以此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乱象即经营行为的乱象,经营者将产品固有的功能夸大,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在听了宣传后认为产品具有保健功能。“比方说普通的按摩椅,消费者坐了之后可以疏松筋骨、驱除劳累疲乏,但要是经营者和你说具有活血化瘀、明目安神的功效,椅子本身并不具备,这就是一种经营行为的乱象。”
  针对以上乱象,《方案》将重点查处以下八项行为:
  1.重点查处通过诱导老年人消费、会销等形式在“保健”类店铺、宾馆酒店等公共区域明示或暗示保健类产品具有保健、疾病预防等功能,对商品性能、功能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重点查处网络交易领域的“刷单炒信”,使消费者对产品的销售状况产生误解的组织虚假宣传行为。
  2.重点查处在传统媒体、互联网、新媒体上对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穿戴产品作虚假宣传等违法广告行为。
  3.重点查处直销企业经销商利用产品招商会、产品推荐会、分享表彰会等方式,以直销企业名义在产品推销过程中作夸大或虚假宣传的行为;重点查处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分公司)有虚假宣传、超直销产品范围经营、在未批准区域开展直销业务等违规违法和传销行为。
  4.重点查处市场监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特别是生产销售保健品的“黑窝点”“黑工厂”“黑作坊”。
  5.重点查处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制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行为。
  6.重点查处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及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
  7.重点查处保健食品宣传治疗作用,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不一致,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虚假宣传保健器材、保健服务等行为。
  8.加强对保健食品监督抽检力度,确保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整治:已检查“保健”类店铺172个
  据了解,截至2月19日,市市场监管局共出动监督检查人员252人次,检查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18个,检查“保健”类店铺172个,开展宣传活动1次,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3次,办理违规直销及传销行为案件9件,结案9件。
  据介绍,自“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对重点领域日用家电开展监督检查,对辖区62家商场、专卖店等销售净水器和空气净化器的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未发现有夸大“保健”功能宣传问题。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生产、流通领域虚假宣传整治。首先重点对纯净水和酱肉制品等生产企业和加工小作坊进行了检查,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家、小作坊1家,检查中执法人员重点对原辅材料采购记录、索证索票、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产品标签标识等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利用产品标签标识进行虚假宣传行为。随后,执法人员对食品虚假宣传及违法会销行为开展监督检查,将大型商超、食杂店、集中交易市场等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进行了检查。截至记者采访时,未发现食品虚假宣传及违法会销行为。
  在“百日行动”中,执法人员对医疗器械行业开展了监督检查,主要对辖区有保健品店、体验式销售医疗器械进行检查,检查保健品店1家,未经营医疗器械;检查体验式销售医疗器械门店1家。
  截至目前,该局依法依规登记关于保健品类的群众诉求,已登记举报1件,正在办理中1件。
  提醒:消费者可拨打12331、12315维权
  据韩晓农介绍,2017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针对以老年人为主的市民开展了200多场健康知识讲座。“目前‘保健’市场巨大,对消费者开展科学文化素养培训,能够让他们对保健类产品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警惕性,避免上当。”韩晓农说道,“这个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一两年关于保健类产品的投诉有明显下降,以前都是消费者提着几千元东西来投诉,要求退货,后来就不是这样了,也有投诉的,但更多的是向我们反映哪里有搞会议营销的。”韩晓农表示,由投诉转为举报,市民的自觉性提高了,也在逐步树立正确的观念。
  韩晓农提示,消费者切勿盲目听信经营者的宣传,可以到一些规范的、大型的商超或者大型国有超市、药店去购买药品,并听取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的建议。“不要盲目迷信保健类产品有多大的功效,特别是治疗功效。街头上如果有人劝你去开会也要保持警惕。另外,在购买任何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外包装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拨打12331、12315咨询,会有执法人员帮助处理这些事情。”韩晓农说。
  
  
编辑:张春婷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厅在缓解民营企业融
  •  自治区科技厅召开2018年R&D投入统
  •  关于降成本政策评估机构评选结果
  •  自治区认定5家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金凤”展翼欲腾飞
    “金凤”展翼欲腾飞
    “超级月亮”遇佳节 元宵满月更“圆满”
    “超级月亮”遇佳节 元宵满月更“
    宁夏人物
  •  柳登旺:前进农场开拓记
  •  坚守担当书写别样年华
  •  宇文子雷:跟着兴趣去创业 实现自
  •  陈治成,40岁前做积累后经营爱好
  •  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办公室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