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卫市高起点谋划,全方位聚焦山林权改革中的难点问题,持续推进山林生态价值转化增值、生态效益优化提升,加快推进植绿增绿护绿步伐,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规模和质量,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卫市先后制定《中共中卫市委全面深化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中共中卫市委全面深化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关于推进落实“四权”改革任务的通知》,建立《2022年“四权”改革任务清单》《2022年“四权”改革任务推进落实台账》《2023年“六权”改革任务清单》《2023年“六权”改革任务推进落实台账》,涵盖山林权改革5项主要举措23项改革任务,明确山林权改革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绘制山林权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中卫市以国土“三调”数据为依据,加大林地确权登记力度,做到“应确尽确、应登尽登”,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林权类不动产权证登记1221本6.8万亩,完善权籍调查等登记确权资料待颁证7户218.8亩。督促指导海原县原林权证换发不动产登记证核对面积51万亩、宗地数59581宗、户数25733户。市县(区)联合制定《林地权属矛盾纠纷调解办法(试行)》,督促指导各县(区)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联动,定期对矛盾纠纷排查情况研判分析,成功化解涉山林土地纠纷案件3件,涉及山林地411.18亩156.25万元,纠纷调处率达到100%。
放活山林经营权。中卫市全面推进集体山林地“三权分置”改革,促两县一区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23年累计完成山林权交易4笔4381亩,涉及3家企业和79户农户,流转费收入302.3万元,户均增加收入3.1万元,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57.4万元。拓宽“以林换利”渠道,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保险”林业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林业金融产品,拓展山林权融资功能和规模,2023年新增林权抵押贷款3764万元,全市绿色信贷余额达51.8亿余元。中宁县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首单商业性林业碳汇价值保险,保单面积8600亩,价值111.6万元,开启了商业保险认定碳汇价值的先河。
市场交易体系初步构建。中卫市主动对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安排调查人员,提供基础资料,协调交通工具,协同配合开展林草湿碳汇计量评估外业调查和样本采集。在中卫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各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搭建起3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1+5+22”市场交易体系,配备专业工作人员15名,今年新增林权交易1起,面积40.39亩1.8万元。
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卫市鼓励发展林下种养、林副加工、康养利用、碳汇养林等以林养林新模式,指导打造海原梨花小镇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及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钟村生态旅游民宿项目7个,沙坡头区永康镇永乐村经济合作社、中宁县丰安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今年宁夏天元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弘兴达果业有限公司申报了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指导沙坡头区宣和镇、中宁县宁安镇等在果园林地发展生态鸡鸭等林下养殖30余万只,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林面积4.29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6000万元,从事林下经济农户数3000户,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初步构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围绕自治区“三大工程”(北部绿色发展区防护林工程、中部防沙治沙工程、南部水源涵养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中卫市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和资金,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营造林15.523万亩,完成率88%;完成矿山修复治理2万亩,已将土方工作全部完成,只等雨季进行植绿增绿;完成湿地修复0.98万亩,完成率71.5%;完成草原生态修复5.4万亩,完成率72%。宁夏中卫市黄河流域规模化防沙治沙2023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12.9万亩,营造林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已完成。
健全林业管理服务体系。中卫市强化林业技术服务,指导沙坡头区鸣钟村农户修剪自家庭院枣树,打造红枣采摘观光园;指导企业在永大线新建红枣更新改造示范园1个、巩固提升优质红枣示范基地1个;配合中宁县举办枸杞农药经营与使用管理培训班,培训农药经营主体及枸杞种植户80余人。加强林业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全市4人分别获聘国家级林草专家、自治区林草乡土专家,打造培育3支服务能力较强的林草技术专业服务队(中宁县杞鑫枸杞专业服务队、中宁县苹果产业联合会技术服务队、海原县金红园枸杞专业合作社修剪队),打造一批“土专家”“林秀才”。
全面推行林长制。中卫市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1200余名,通过林长履职提示单,提醒各级林长履职尽责,探索建立“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机制,设立市县级检察长17名,县级森林警长80名,构建起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严格保护林草资源的新格局。智慧林长APP、巡护通APP实现全面运行,各级林长开展巡林巡草1.5万余次。
中卫市将紧紧围绕山林地“三权分置”一个核心,紧盯“增绿提质”“林农增收”两条主线,落实确权登记、流转交易、林业碳汇、山林开放4项重点举措,持续深化山林权改革。
厘清山林地资源,确权山林地“身份”。依托国土“三调”数据,结合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和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全面摸清山林权基础数据,完善健全森林草原资源数据库和一地多证台账;按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意愿的原则和国家关于山林地分类标准,采取依据三调、现地核查、专家论证、法律认证和调处仲裁等综合方式,充分厘清山林资源,全面解决山林地确权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全部落宗上图。
实行山林权流转,开展山林地交易。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基础上,全面放开山林地的经营权,加快推行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方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尤其是国内国际有实力的大企业积极参与山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全面建立和推行以林养林、以地换林新机制,让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充分参与到林权改革之中,确保市场主体“近期得利益、长远得林地”;引导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中卫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各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交易机构深入开展山林权交易;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全面拓展山林权融资功能和规模,建立林业金融支持体系,成立山林权运营商业性担保机构。
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探索林草碳汇交易。瞄准国家支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力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封山育林草、未成林抚育提升和退化林分改造、乔灌造林绿化、草原生态修复、草原改良、废弃矿山修复等重点工程,将林草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严抓好林草管护和封山禁牧工作,全力巩固植绿增绿成果,为增加林草碳汇储备奠定基础;查实摸清林草碳汇资源家底,开展林业碳汇计量评估外业调查和样本采集工作,准确掌握本地区森林碳储量与森林碳汇量的现状、变化与潜力情况,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和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碳汇交易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卫特色的碳汇交易制度和交易平台,实现以汇养林、以林易汇,最大限度地实现交易双方的“双赢”。
提升山林开放水平,合力建设美丽中卫。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一谋划、统一推进、统一落实、统一考核,加大开放广度,不分国有私有,不分国内国外,只要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市山林权改革,均同等享受先行市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力促各类主体在中卫广袤的山林间,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间旅游、山林文化、山林康养等山林产业,着力盘活分散、闲置的山林资源,力争把山林产业培育成农民增收的财富产业和中卫的“碳仓”,着力把中卫的绿水青山变成新时代的金山银山。 (中卫市自然资源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