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贺兰瓜菜科技小院的一栋西红柿温棚里,学生们正在记录作物生长情况。
新质生产力特点在创新,关键在质优。今年以来,银川市科协充分发挥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的组织优势,以及“一体两翼”的人才资源,在“科协所能”上持续用力,为我市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建家交友汇聚科技创新动能
向科技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银川谋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全力以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如何将企业“能量”转化为经济增量?银川市科协通过建家交友,扩大企业科协组织覆盖面,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主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以新质生产力突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自身价值。
走进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协会,会议室里正在激荡着头脑风暴,咖啡厅中传来阵阵讨论声,路演厅里创新想法不断输出,一个活力银川由此可见。
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于2020年8月,是我市成立的第一个以创新创业园区为主体的企业科协组织,现有40家企业会员及80余名个人会员。“园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希望通过发挥科协的组织优势,将广大科技工作者团聚起来,为这些创新创业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资源优势和人才服务。”银川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黄佳宝说,园区科协成立以来,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科创中国”创新创业孵化类创新基地资源优势,接长手臂、延伸服务,打造了园区科技工作者之家。
据悉,园区科协打造了“一中心、十平台”的服务体系,日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发展、产业技术、项目申报、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法财税、企业咨询、创新设计、政务等服务平台,精准服务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为初创型企业、发展中企业全方位保驾护航。
多年来,在园区科协的指导服务下,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聚集了640家企业,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有36家入驻企业累计获得200余项软著和发明专利,北京——银川协同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
如今,企业科协已成为我市促进企业与学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现成员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的有力载体,全市累计组建企业(园区)科协80家,实现区、市级以上工业园区科协组织全覆盖。记者从银川市科协获悉,2024年我市还将筹备成立宁夏首家市级企业科协联合会,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提供政治引领、科普教育、建言献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一体化”服务。
汇聚资源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2021年,银川市自获评“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以来,以高位谋划聚焦创新引领,不断汇聚“科创中国”优质资源。每年通过座谈会、推进会、对接会的形式,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科技咨询服务,逐步形成“企业提需求、学会送服务、科协搭平台、地方汇资源”的工作模式,通过邀请专家来银问诊产业发展瓶颈,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去年3月27日至29日,银川市科协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于强、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慕松,到华新智科技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地实地调研指导。这次简短的会晤,为华新智科技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开了发展新思路。记者了解到,在专家指导下,今年企业以“高端机床预测性运营项目”为题申报了自治区科技项目。
华新智科技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工业母机制造行业全套解决方案的企业,多年来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不俗成绩。企业总经理黄维斌认为,为行业解决痛点和难点是企业引领市场的立身之本,“我们不仅要给装备安上‘智慧大脑’,更要确保它能安全、稳定、持续地工作,因此预防性维护就成为了创新关键。”他认为,未来装备制造工厂一定是无人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工厂,离开人力的管控,如何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离不开“设备关怀”这一话题。但仅靠企业的科技研发力量还远远不够,他希望通过加强与全国的科研院校、行业专家合作,让提前预判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成为实现,而“科创中国”的资源优势让这一想法成为了可能。
记者从银川市科协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围绕“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建设,征集重点产业企业技术需求,积极对接全国学会专家资源,通过申报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服务项目,建立学会专家服务站等,广泛开展技术需求对接服务,促进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同时用好用活“科创中国”平台,动员更多区外专家团队入驻平台,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在“科创中国”平台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线上线下齐发力,有效促进需求精准对接、成果转化、项目合作。
引育人才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近期,宁夏贺兰瓜菜科技小院荣获了全国“最美科技小院”,这是一家依托宁夏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的人才培育基地。科技小院作为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常驻为特色的,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已成为我市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抓手。
近日在宁夏贺兰瓜菜科技小院的一栋西红柿温棚里,来自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二的学生王旭陆正带着学弟们记录作物生长情况。王旭陆主要从事草莓、番茄的栽培技术研究,他认为,科技小院是一种产教结合的模式,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在田间地头深入实践,在深化科技创新、拓展科技协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此次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评选中,王旭陆也获评“最美研究生”。
据悉,该小院最早于2022年11月5日成立,首席专家是宁夏大学张雪艳教授,目前小院入驻专家11名、常驻老师8位、入驻学生20多名,小院多年来形成的成果和技术覆盖贺兰县、中卫市等瓜菜主产区,在水肥一体化及蔬菜高效栽培等方面进行技术科普服务,培训人员已超3000人次,为宁夏瓜菜产业发展储备了青年科技人才。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答好生产力的“新质”课题,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必答题。银川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银川市科协牢牢把握人才战略新要求,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围绕“六特”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广发展“科技小院”模式。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1个科技小院获中国农技协命名,实现县(市)区科技小院全覆盖,2个科技小院获评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通过科技小院这一创新平台,我市不断加强科技人才引、培、育,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记者 梁小雨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