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首次种植了黄芪和党参,现在种植中药材的市场行情比较好,希望能有个好收成。”5月13日,在兴庆区月牙湖乡大塘北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辆中药材播种机缓慢行驶,几名村民将一棵棵黄芪苗栽种到地里。
据了解,大塘北村有常住人口386户,1325人,耕地面积2960亩,村民一直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为优化和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大塘北村村“两委”前往彭阳县实地考察中药材种植基地,了解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全过程,最终决定引进中药材种植技术。
“由于今年是我们第一次种植中药材,缺乏种植经验和田间管理技术,所以让企业流转村里的200亩土地用来种植黄芪和党参,其中50亩用来育苗。这样不仅能为村民增加就业岗位,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8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种植的中药材预计10月份就能采收,如果效益好,我们明年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助农增收致富。”大塘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亮告诉记者。
40岁的大塘北村村民周小琴一直在家照顾孩子,今年听说村里开始种植中药材,便选择到村里的中药材基地打零工。“像黄芪、党参种植我也是第一次见,经过技术员的指导,现在已经能熟练地操作,每个月还能赚3000元左右。工作就在家门口,照顾孩子也不耽误。”周小琴说。
这边大塘北村中药材种植已全面铺开,距离不到几公里的滨河家园二村也不甘落后,在自主经营的林下经济田里,村民们正熟练地插着西瓜秧苗,一派繁忙景象。
为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有效赋能乡村振兴,2022年,滨河家园二村在帮扶单位自治区林草局的帮助下,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0万元,盘活老旧果园,种植矮化苹果190亩、红梅杏35亩、葡萄40亩、山东大葱110亩,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15.7万元。2023年又增加种植山东大葱15亩,西瓜35亩,红薯及地瓜50亩,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0万元。
滨河家园二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洪武看着一棵棵西瓜秧苗栽种在土地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今年我们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继续种植西瓜50亩、地瓜20亩、大地黄瓜40亩,预计村集体经济能收入15万元到20万元。明年,果树将全面挂果,预计一年收入在50万元到70万元,将形成林上有收益、林间有景观、林下有经济的立体化产业经营模式。”马洪武说。
林下经济不仅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增长,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马洪武介绍,每年季节性用工人数能达到50多人,等明年果树成熟,用工量还会增加。
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必须广辟增收门路。如今,月牙湖乡各村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立足各村优势资源,不断拓宽乡村振兴特色路径,通过发展特色种植,盘活做强村集体经济,让农民致富增收有了底气,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记者 吴 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