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培育生态经济 释放城市发展红利
时间:2024-06-03  来源:银川晚报
  初夏时节,贺兰山运动公园内人气十足,通过对采石矿坑的生态修复治理,如今这里已成为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郊野休憩地,可谓是银川“满城青绿”的一个缩影。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绿色发展蕴涵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银川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高水平环境保护与高质量经济发展协同并进。
  培育壮大绿色新动能
  城市因生态更美丽,生活因舒适更幸福。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生态”到“谋致富”,生态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生态收益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2023年,我们投入了3200万元资金用于技术改造。目前,燃气锅炉运行正常,相比从前用燃煤锅炉,虽然运行费用增加了,但是每年能够减少近8.8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为城市减污降碳作贡献,是我们企业应尽的责任。”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一直以来,我们紧扣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按照‘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方式,着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常态管控+整改落实’机制,从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锅炉提标改造、扬尘污染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方面入手,在控源、减排、增效上狠下功夫。”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银川市还加速推进“智慧环保”建设,逐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监测机制,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数字化转型带动空气质量的实质性提升,不折不扣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持续刷新“银川蓝”,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今年5月初,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阳广场购买了来自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的银川市碳普惠核证减排量39吨,用于抵消“福佑东方银川年-年货大集”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这是全区第一单碳普惠交易,标志着我市符合方法学要求的低碳行为和自愿减排项目正式形成碳资产,意味着只要践行碳普惠行为,就能挣得一笔具有货币属性的“碳收益”。
  今年以来,围绕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融入全国碳排放市场,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方案和办法,探索建立市域自愿减排市场,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打造国内市域双减排降碳新格局。
  银川市还建立碳排放权改革奖励机制,设立“银川卫士”生态环境保护基金,支持节能减碳项目建设与提升改造。截至目前,累计奖励3家企业120万元,鼓励重点企业做好碳资产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点碳成金”。
  “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扩大市场范围,积极主动融入全国碳市场建设,结合全市工业领域各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按要求分步有序推进银川市重点行业企业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促进企业不断适应碳排放权市场配额管理要求;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支持,探索碳排放配额获取免费+有偿‘双轨制’模式,将企业的部分碳排放配额由政府无偿分配转为公开挂牌竞价,提高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积极性。”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绿色低碳先试先行
  “在废弃塑料中,PET塑料瓶是回收率最高的产品,再生PET瓶片也是最成熟的再生塑料产品。”宁夏环保集团立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马科技”)总经理李双平说,“回收后的瓶子,进行拆包、分类、滚筛、脱标、色选、破碎、清洗等工序,破碎后的塑料瓶薄片将浸泡在工业洗涤槽中,然后通过沉浮分离箱内的桨轮系统进行混合,像瓶盖、标签纸这样低密度的塑料会漂浮在水面上,其它塑料则会沉积到底部。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应用产品的特性,再通过分选、装包系列环节,最终成为可用作新用途的再生塑料瓶片。”
  立马科技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构建了多层次再生资源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体系。“目前,我们公司已深入公共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提供‘互联网+回收’上门服务,通过推行生活垃圾分灯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模式,建设全区再生资源分练中心。”李双平说,同时,公司还建立了‘立马回收两网融合智能化平台’,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服务银川市‘无废城市’建设,助力银川市垃圾分类和循环经济发展。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新路径,通过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破茧成蝶、育新注能,培育发展生态经济,持续释放城市发展红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记者 鲍淑玲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塞上江南 稻田如画
    塞上江南 稻田如画
    黄河两岸风光无限
    黄河两岸风光无限
    宁夏人物
  •  百姓装进心 责任扛在肩
  •  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  小梓洋的“爱心妈妈”
  •  心怀委员职责 展现委员担当
  •  贾书记的真心话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