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佳酿飘香。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银川产区,一杯杯葡萄美酒里,倒映出科技创新的印记,一颗小葡萄“裂变”出大能量。今年以来,银川葡萄酒因科技而兴、因创新而强,在产业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都把创新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激活内生动力,让葡萄美酒醇香源远流长。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饱含农民的辛劳与喜悦(2023年9月3日摄)。记者 李靖 摄
从田间到餐桌 智慧化“链”动产业新图景
在永宁县玉泉营农场酿酒葡萄基地,葡萄酒种植的全过程几乎都用上了自动化机械。一辆智能化机器人在葡萄地里来回穿梭,操作者只需要带机器人提前“踩点”并规划好路线,机器人就可以轻松代替传统人工和机械,完成出土、打药、修剪、除草、埋土等环节。
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惠萍告诉记者,这台机器人不仅能够做到酿酒葡萄生长周期的全流程管理,也能不分白昼24小时地工作,操作人员在手机上“监工”即可。“每年的埋土、展藤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但人工也存在效率低下的缺点,以出土为例,一人一天仅能完成一亩地的出土工作,而机械作业一天可完成上百亩地的出土,不仅为产区减少了劳务压力,省下来的支出也为企业科研和创新注入新的能量。”郭惠萍说。
智能化在整个产区无处不自在。在永宁县闽宁镇立兰酒庄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一排排翠绿的葡萄藤架在烈日下整齐排列,焕发勃勃生机。该酒庄种植负责人苏文平打开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整片葡萄园的土壤温(湿)度和灌溉数据尽收眼底。“以前我们葡萄园主要靠种植人员手动开启阀门进行滴灌,灌溉多少水只能靠经验,常会出现灌溉不足影响植株生长或灌溉过量引起水资源浪费的情况。现在,如果土壤湿度过低,手机上的APP就会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更重要的是,种植人员不用到田间,在手机上就可以开启阀门进行滴灌。”苏文平说。
2020年,在国网银川供电公司的支持下,立兰酒庄搭建起电气化种植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将300多亩葡萄种植园的滴灌开关由手动阀换成电磁阀,并安装了温(湿)度传感器和气象监测设备。通过数据联网,种植园情况可以实时上传至手机终端,方便工作人员监测葡萄种植状况、实现精准灌溉。
进入互联网时代,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很多酒庄都在建设现代信息化的智能酒庄,借助科技手段保障每一瓶葡萄酒的品质。在长城天赋酒庄,占地2.26万亩的葡萄园里,每隔50米就有一组土壤水势探头、多光谱相机、红外传感器等设备。这些数据被实时上传到酒庄智慧葡萄园数据中心平台,为酒庄工作人员的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我们是产区最早将‘智慧’植入葡萄园的酒庄之一,通过酒庄的农资数据库、气候数据库、虫害数据库,能够实现原料生产全程可追溯、病虫害防控提前预警。此外还应用了全球领先的SAP资源管理系统,可实现物料自动转序,质量指标实时监控预警。”长城天赋酒庄技术质检部经理助理何少华说,通过引进生产过程溯源系统设备,将自动识别技术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集成,赋予产品唯一身份证标识信息,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的可追溯。
从传统到创新 科技助力让酒香飘得更远
创新是助力产业升级、换代、壮大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少酒庄都在这条路上用力奔跑。在夏木酒庄的发酵车间,一个个陶罐整齐排列,它们代替传统的铁罐和橡木桶进行发酵、陈酿。
该酒庄庄主张湃从建庄以来一直坚持的有机种植和自然重力法酿造。“近年来,我们的葡萄酒销量逐年上升,让葡萄酒香飘得更远,不只是背靠贺兰山的底气,还有创新和科技赋予的‘魔法’,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的红酒用陶罐储存为什么没有异味,这得益于我们在田间地头做野生酵母接种,并使用冷浸渍发酵,即使是单宁再强劲的马瑟兰、赤霞珠等品种,通过这个过程反而相当于在橡木桶陈酿一年的细腻和柔顺度。”张湃说,因为敢闯敢试,酒庄的不少酒款在柏林葡萄酒大奖等国际奖赛上脱颖而出。
在银川,葡萄不再只酿造美酒,而是延伸葡萄酒产业上下游链条,在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中,银川葡萄酒产业正不断推动单一葡萄酒生产酿造向全产业链转变。今年,银川市积极打造的葡萄酒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项目初见成效,项目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可视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葡萄酒生产管理数字化、品牌营销数字化、行业监管数字化。
“我们按照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可视化葡萄园、酒庄上图入库,并对葡萄酒产业数据汇聚、分析,构建发掘葡萄酒产业数据要素的价值体系,提升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并通过‘葡萄酒+文旅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葡萄酒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推进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数字经济发展。”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银川市将持续支持酒庄(企业)、科研院所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开展机械化、智慧化建设创新,加快葡萄酒酿造新工艺、葡萄酒新产品开发以及自动化生产的改造提升,推动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灌装等公共化服务项目实施,并对实用性强、示范推广应用前景好的项目给予补贴,推动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银川市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葡萄酒+文旅 充分释放特色资源优势
5月中旬,一部反映两代葡萄酒人奋斗故事的《星星的故乡》在CCTV-1黄金时间与观众见面,让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又火了一把。今年以来,银川市不断创新“葡萄酒+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开发酒庄休闲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融合新业态,创新深度体验和场景消费模式,着力打造贺兰山东麓世界级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让酒香飘得更远。
《星星的故乡》以葡萄酒产业为背景,生动展现宁夏人民如何在沙漠戈壁中创造出贺兰山东麓的“紫色奇迹”。在志辉源石酒庄的陆玖广场,碧波微漾、草木青绿,利用沙坑的地理特征,滑雪场、攀岩馆等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中。“企业在发展葡萄酒产业之前,先积极投身生态修复,环境好了才发展产业,等到产业有了一定的收益后,再反哺到生态治理当中,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发展,一个正向的循环。”该酒庄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在做好矿坑修复的同时,将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结合起来,走好“葡萄酒+文旅+体育”融合发展的路子,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志辉源石酒庄是“葡萄酒+生态修复”发展典范,而今,越来越多的酒庄加入其中,有了“绿水青山”,也抱得“金山银山”。“葡萄酒+”的魅力远不止此,今年4月中旬,贺兰山东麓数十万亩葡萄藤抽出新芽,来自全国各地的4800名选手穿梭于海棠大道、酒庄和葡萄园之间,体验一场别具一格的马拉松赛事。赛道沿途风景秀丽,选手们穿梭于美丽的海棠大道、酒庄和葡萄园之间,沿途经过13家葡萄酒庄,不仅能够领略贺兰山的壮美、葡萄田园的诗情画意,也更好地宣传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
“亲子采摘、研学体验、自酿酒体验、品鉴休闲、观星露营……”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葡萄酒文化旅游打开了酒庄的多棱面,释放了银川文旅业态的更多可能。银川市先后支持漫葡小镇建设完善“葡萄酒品鉴+温泉养生+文化演艺+休闲度假”复合型产品,指导支持闽宁镇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设施等。吸引社会投资建设图兰朵葡萄酒小镇、张骞葡萄郡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充分释放“葡萄酒+文化旅游”特色资源优势,进一步讲好“葡萄酒+”的故事,也擦亮了葡萄酒旅游品牌。 记者 闫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