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5个棚,都种了菜,今年菜价好,估计能卖17万元。”12月20日,在银川市掌政镇五渡桥村一队,村民岑秀琴谈到自家的蔬菜大棚时,笑得合不拢嘴。在春意盎然的温棚里,冬季似乎并不存在。作为银川市重要的“菜篮子”之一,掌政镇正将寒冷的冬天转化成设施农业的“春天”。近年来,银川市努力改善设施蔬菜生产环境,温棚卷帘机、棉被、滴灌、智能控制及水肥一体化设施等装备一应俱全,不仅提升了设施蔬菜生产水平,也提高了蔬菜基地的供给能力。“今年芹菜卖的特别好,2个棚的芹菜就卖了4万多元。”农民郭庆说,芹菜都不用自己收割,客商直接带着人到大棚里收购。“过去冬天,农民大多都没事干,现在冬天反而是大家最忙碌的时候。”在宁夏达农硕邦农业合作社,正在收割生菜的农民王月琴说,自己虽然没有大棚,但在合作社打工,一个月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我们根据辖区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严谨科学做好设施农业园区的选址,统一规划水利、道路、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五渡桥村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银川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蔬菜园区“科技转化与应用能力、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能力、瓜菜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抗风险能力、园区经济增长能力、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六大能力为抓手,通过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全程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建立市场倒逼品牌、品牌倒逼品质、品质倒逼品种的产业推动机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利益链、建立服务链,打造名优品牌,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