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民生清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今年以来,我市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百姓福祉持续改善。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是让百姓生活更幸福,银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实施“七项惠民工程”,在持续改善民生上稳中求进,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即突出抓好稳就业保就业、突出抓好稳收入增收入、突出抓好兜住底兜牢底、突出抓好补短板补弱项、突出抓好稳供应保供应。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接连不断的新起点,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我市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忧居”变“优居” 以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更新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关注的是经济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而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更是牵动着市民的心。
漫步兴庆区解放西路文艺巷一带,一幢幢居民楼令人眼前一亮,曾经老旧破损的楼体如今被整修得干净整洁,新换的玻璃窗清亮干净,很难想象这是已建成30多年的老楼。今年,兴庆区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十件实事清单,对19个老旧小区上下水管道老化、外墙脱落、楼顶漏水、停车位不足、道路损坏等问题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和品质。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改好环境的面子,更要改好惠民的里子。兴庆区凤凰北街街道安秀社区宁静园小区的改造中,不仅实施了外墙保温、屋顶防水、道路改造等,还建设完善了市民驿站,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不出街区即可享受健全的公共服务。
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得实惠的都是人民群众。银川市住建局副局长丁志国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作为城市建设的排头兵,下一步将在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住房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谋划好一批贴近老百姓的实事项目,更好地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为银川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住建力量。
擦亮健康银川品牌 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近日,家住金凤区紫云华庭小区的市民马铭来到碧水蓝天社区医院做理疗。“经常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疼痛,已经在这里做了半个月中医理疗,不用排队收费还低。”马铭说。
作为2021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碧水蓝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升级为社区医院,占地面积从原来的1700多平方米变为4400平方米,临床科室近40个,医护人员100余名。在原来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银川市中医医院下派了针灸康复、内分泌、皮肤科、骨伤科以及全科诊断等8个专家团队,可治疗的病种达到100多种,收费标准也由A类降到C类,患者可享受到最优惠的门诊和住院医保报销政策。
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成社区医院,群众享受的公共卫生服务也随之升级,幸福感直线上升。2021年,银川市人均预期寿命同比提高0.28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度规划指标水平。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章玉明表示,2022年银川市将全面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精准聚焦27个专项行动、“十二大工程”和36项重点措施,统筹推进疾病防控、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提供人人享有、优质均衡普惠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围绕群众“健体、健心、增知识”的健康需求,构建“健康银川文化”体系,大力发展“一县多品牌”“一镇多特色”,形成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健康银川服务影响力。把百万移民致富和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相衔接,实施党建促健康帮扶行动,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
用心用情用爱 守护“一老一小”幸福生活
“每天送完孩子上学,我都要来这里吃个早点,品种丰富,还能和左邻右舍聊聊天,美气得很。”说起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北社区邻里中心的老饭桌,居民王玉环连连点赞。今年12月15日,银新苑北社区邻里中心的老饭桌正式对外营业,不仅有丰富的早餐和午餐,同时还对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九折优惠。
“就拿刚过去的冬至来说,我们组织了一场活动,吸引了不少热心居民参与,家门口的老饭桌不仅给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就餐的场所,更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银新苑北社区工作人员徐静说。
有爱、有温度的生活是所有人的追求,我市将继续践行“严细深实勤俭廉”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银川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学峰表示,2022年将进一步加强民政基层能力建设,全力实施好“一老一小”幸福养育工程,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新增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社区助餐场所3个,让老年人享有更温馨的关爱服务;实施社会保障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城乡相对贫困群体救助力度;组织修订《银川市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家庭审核审批实施办法》《银川市特困人员供养暂行办法》,继续完善特困人员托底供养机制,让人民群众享有更暖心的普惠政策。
保一方平安 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指数
“学了法,调解矛盾的时候就有理有据有底气!”说这话的是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和谐大叔”张东学。在老家当了大半辈子的村主任,如今张东学当起了村里的“和谐大叔”,专门调解各类民事纠纷。村民找张东学调解的纠纷,从劳动就业到医疗保障,从工伤保险到邻里矛盾,他来者不拒、从容化解。
在整合了警务室、司法行政工作室、“原隆卫士”、“和谐大叔”等资源后,原隆村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村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少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原隆村的和谐安宁并不是个案,这不仅是我市惠民增福祉的真实写照,也是民生改善的一大创新。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浓墨重笔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作了全面部署。
“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的首要任务。平安建设就是为了政治大局稳定、人民生活安宁,但平安建设不只是防范案件、发案后查破、打击处理违法犯罪,我们要将平安建设打造成为特色亮点,让全民都能共同参与到平安银川的创建中。”参加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市公安局政委张德军告诉记者,银川正在着手建设一支大规模的群防群治队伍,让所有热心于公共安全、社会发展建设的市民,都能参与到百姓安全、社会发展、巡逻防范、矛盾纠纷化解中,共同打造平安银川,“大的环境平安了,人民生活就更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会更有保障。” 记者 詹思佳 陈玲 吴璇 沈亚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