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夏银川市针对个别班子和干部干事热情减退、活力不足,甚至年纪轻轻就有了“躺平”的念头和表现这一问题,对症下药出台了《激励干部实干担当“两榜四机制”实施意见》,利用干部评价管理“小切口”,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大问题”,让“工作围着发展干、干部围着发展用”的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起来。
红黄榜晒实绩,“上榜干部”亮亮相
“干得好上红榜,不好好干上黄榜,让干得好的有位置、干得差的挪位置、不干事的腾位置。”银川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银川市坚持以实绩论英雄,通过“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和跟踪了解换届后市管领导班子运行及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表现情况,结合上半年经济指标、重点项目推进进度成效等,逐个班子过筛子、看实绩,逐个干部兜情况、看表现,在调研摸排的基础上,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牵头,市委政法委、市委巡察办、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配合,结合督查反馈、巡视巡察、组织调研情况等,综合分析、科学研判,让在市委、市政府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重要工作或本职岗位、本职工作中表现突出、普遍公认的干部,上“红榜”;让在工作中不主动、不担当、不作为,不服从组织安排、“光说不练”、推诿扯皮甚至“躺平”的干部,上“黄榜”。
通过“红黄榜”,让实干的干部和“摸鱼”的干部都“上榜亮相”,上榜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同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使用、职级晋升相挂钩,在正向激励肯定成绩、树立先进的同时,让“黄榜”干部“红脸出汗”、知不足而奋进。
精准识从严管,“上榜机制”较较真
为把“红黄榜”用好用活用到位,银川市配套建立了识别干部、提醒改进、能上能下、跟踪管理四项机制,从12个具体环节让上榜机制落实落地、见真见效。
在识别环节,建立了“摸、听、辨”机制,根据银川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摸”干部,定期“听”取分管领导、牵头单位等方面意见反馈,通过一线识别、重点谈话、查看资料等方式,准确“辨”别任务承担者和第一责任人,综合分析研判提出“红黄榜”干部名单。
榜单提出后,对“黄榜”干部,注重惩前毖后、鞭策不足、警示教育,实行“谈、省、改”提醒谈话机制,通过一对一提醒“谈”话、面对面指出问题,并要求其自我反省,提出改进计划,市委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单位,采取不打招呼、直插现场、随机抽检的方式到工作一线动态跟踪掌握“黄榜”干部表现及改进情况。
另外,银川市还建立“提、调、免”能上能下机制、“考、挂、用”跟踪管理机制,全方位、立体化推动“红黄榜”机制,强化对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管理。
看表现强担当,“上榜导向”正正风
“在银川市今年重点推进的交通疏堵工程、‘回迁难’和‘办证难’专项整治等工作中,一些干部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解决了一批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表现特别突出的干部上了红榜。”银川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充分运用结果,其中24名干部提拔晋级,通过正向激励带动广大干部在想事、谋事、干事上下功夫。
在实施“红黄榜”机制时,银川市始终坚持管人促事、依事论人导向,对业绩突出、各方公认的“红榜”干部优先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对无明显改进或工作不胜任的“黄榜”干部,根据其特点和工作需要提出职务调整建议;对态度不端,拒不反思改进,干部群众不认可的“黄榜”干部按程序免去领导职务。
银川市坚持“不一棍子打死”,突出动态管理,对“红黄榜”干部实行动态考评、跟踪管理,对认识问题态度端正、反思自省深刻并且问题整改到位的“黄榜”干部可评价进入“红榜”,也可提拔重用;将被免职干部安排到有关部门或岗位进行挂职锻炼,督促改进提高;对免职干部挂职期满后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群众公认、表现优秀、能够胜任领导岗位的,结合工作需要予以重新使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