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开了,我的气也顺了,肖老师,这事听你的,我把物业费交了。”近日,西夏区法院“老肖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一起物业服务纠纷,当事人王某转变态度,与物业公司达成了和解。
“老肖调解工作室”的肖青山曾是西夏区幸福社区的居委会主任,由于调解能力强,被辖区司法局聘任为专职人民调解员。“老肖调解工作室”成立后,他每月调解成功的案件平均有40起,一件件困扰各方的烦心事、“老大难”问题,在老肖的耐心解答中得到化解。13年来,肖青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7300余件,其中法院委派、委托调解约5000件,为当事人减少诉讼费支出1000余万元,“老肖调解工作室”也成为了群众身边的“解忧杂货铺”和普法宣传的前沿阵地。
“现在法院对大部分民事案件都建议双方诉前调解,特别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像下水管漏水淹了邻居家,吃饭吃出苍蝇,化妆品抹得脸起皮……其实都是几句话就调解的事。”肖青山说,这些事走司法程序既浪费司法资源,又耗费当事人时间精力,还激化双方矛盾,诉前调解,就为老百姓减少了不少烦忧,还节省了办事成本。
在肖青山的办公桌上有一摞民事起诉状,每一份上面都用曲别锥针别着一张绿色的小纸条,上面由他写着这些起诉状不能调解的原因:地址不准确无法送达当事人,联系不上,需要做司法确认等等原因。这些案件如果进入诉讼程序,法官们能清楚这个案件的症结在哪里,可以又快又准地聚集矛盾点,加速诉讼审理速度。 (记者 吴 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