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在贺兰县洪广镇高荣村三社,由宁夏新明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建设的宁夏银川市优质淡水鱼种质资源场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作为全市农业重点项目,这里将建成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优质淡水鱼水产种质资源场,为本地提供福瑞鲤、大口黑鲈“优鲈3号”等优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同时推广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生态环保的标准化养殖模式,促进银川市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框架柱浇筑,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用。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15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新建检测实验室、农机具房、进排水口、清淤亲本培育池、催产孵化室、高位蓄水池及纳米曝气增氧设备、车间水处理系统、热泵系统等设备购置。
包括该项目在内,今年一季度,全市计划开工渔业项目11个,计划投资1.6亿元,其中,计划投资4950万元建设设施渔业3.6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700万元改造标准化池塘2547亩,计划投资350万元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100亩。作为农业重点项目之一,银川市优质淡水鱼种质资源场项目届时将用于开展福瑞鲤、大口黑鲈、黄河鲤优质苗种繁育生产,年新增鱼苗 2亿尾,新增秋片鱼种3.5万公斤,可收集保存黄河中上游优质淡水鱼类,有效救护、保存黄河中上游地区国家重点优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
银川水产品产量长期以来占西北五省区总产量的13%,成为了周边省区苗种供应地和水产品集散地。例如2023年,银川市渔业水面18万亩,其中养殖面积10.05万亩,湖泊大水面增殖渔业8万亩。水产品产量7.97万吨,同比增长1.7%,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的29%和46%。人均水产品占有量27公斤,是西北五省平均值的4.8倍。渔业产值10.11亿元,同比增长2%,全市适水产业呈现出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我市加强渔业科技支撑,一方面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发展现代渔业,引导渔民参与产业利益分配,另一方面积极与中国水产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开展鲈鱼、河蟹、桂鱼苗种繁育、病害防治、亲本系谱构建技术研究,保障本地苗种供给。例如连续5年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开展鲈鱼苗种繁殖控制及大规格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实现鲈鱼苗种本地繁育,年产水花苗种1亿尾、规格苗种200万尾,水花苗种开口成活率达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0%,在满足本地鲈鱼苗种供应基础上实现“北苗南运”。
“银川市优质淡水鱼种质资源场项目的落地将有利完善我市本地新品苗种供应,同时进一步实现‘北苗南运’。”宁夏新明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军表示,在种质资源保存与科学繁育的基础上,该项目通过发展宁夏优质淡水鱼类养殖,降低因现有养殖品种进入自然水域后对野生亲本造成破坏的风险,生态效益显著,同时项目建设也将有效增强生产节能减排能力,对改善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的空气环境和水体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梁小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