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务院提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发出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的动员令。5月30日,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推出“三个聚焦”举措,即“以聚焦‘一件事’核心,系统集成高频事项;聚焦‘高效’要求,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聚焦‘办成’结果,监督问效常抓不懈。”着力优流程、减时限、通数据,给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银川方案。
前段时间,张骞葡萄郡项目需进行洪水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取水许可等三个审批事项,累计法定时限为70个工作日,按照产业链“一件事”并联审批方式,最终用时24个工作日便全部办结,为企业节省开工时限66%。
近年来,银川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13+1+7+15”工作体系,围绕产业强市、项目攻坚、企业服务和民生关切四大领域,创新推出15项地域特色鲜明、社会高频关注的“一件事”。其中,产业链“一件事”并联审批为全国首创。银川提出葡萄酒产业链“一件事”,通过串联资源、整合模块、集成服务等方式,梳理葡萄酒产业涉及的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三级9个部门、30个审批事项、184份材料,精简重复提交材料,制作产业全流程事项清单、审批流程图、二维码矩阵、宣传片,让更多办事企业、群众了解掌握办事流程,高质高效完成业务办理。
2021年,银川推出“一业一证”改革,先后在餐饮、药店等50个热门业态推行“行业综合许可证”,实行“一证集成、一码可查”,顺势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地见效,得到企业群众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我市在线上持续攻坚数据壁垒,以“一网两端三平台”为阵地,打通人社、不动产等38个国家、自治区专网系统,将项目建设等领域的400多个事项归集到一个办事系统,实现了市本级1269个事项、县区6000多个事项网上可办,银川市网上办事能力连续6年位居西北第一;在线下持续推动一窗办、就近办,实施“综窗”改革,逐步将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等部门整合为“大综窗”。通过园区赋权、“市政大厅怀远小厅”“政务服务便利店”、大厅“周末不打烊”等多样化增值服务,持续拓宽办成“一件事”路径,实现园区的事园区办、商圈的事就地办、村里的事村里办、没空办的事周末办。
此外,我市还下大力气畅通服务渠道、加强监督问效,确保各项“一件事”真正办成、办好。建立“接诉即办”机制,上线“办不成事”掌上反映专区,开发上线7×24小时“智能客服小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形成专人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跟踪督办的工作闭环,做到办结率100%。持续巩固“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国家试点经验成效,选聘30名政务服务体验员和34名营商环境观察员,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陪同企业群众走流程,确保“好差评”群众满意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切实以政务服务的“便利度”争取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记者 刘旭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