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中卫市
中卫市“互联网+庭审”打造高效便民解纷服务新模式
时间:2022-12-09  来源:中卫日报
  “网络信号是否稳定?是否能听清仲裁员以及对方当事人的语音?”
  “可以,很清楚。”
  近日,中卫仲裁委员会案件相关人员通过网上庭审“云模式”审理了一起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纠纷案,积极推进防疫期间民商事经济类合同纠纷有效处理,深化“便民 惠民 利民”服务。
  网络庭审现场,仲裁秘书、仲裁员、申请人三方通过网络视频通话,进行案件审理并全程录音录像。
  “该案原定于11月22日上午开庭,但受疫情影响,案件相关人员无法到现场参加庭审活动。我们在开庭前征求了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后,运用网络仲裁系统在线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开庭审理。”中卫仲裁委员会仲裁秘书邹玲玲说,“互联网+庭审”是中卫仲裁委员会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出的一项便民举措,该模式不仅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维护自身权益,还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
  民生事,无小事。为满足市场经济主体的纠纷解决需求,中卫仲裁委员会秉承为群众办实事解烦忧,让群众“不跑腿、少聚集、防传播”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疫情期间网上办案新模式,以“云间仲裁”庭审系统为支撑,将仲裁案件由“线下”移至“云端”,并采取网上调解、远程开庭和书面审理等办法,为当事人双方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调解仲裁服务。
  “网络在线办理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庭审’的服务优势,在帮助解决因疫情导致的案件延期问题的同时,降低了当事人维权成本,有效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申请人的代理人杨晓莉律师说。
  “互联网仲裁并非简单地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传统仲裁模式中,而是以互联网为工具建立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从而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邹玲玲告诉记者,早在2019年,中卫仲裁委员会就制定了《网络仲裁规则》,并于2020年2月正式启用了互联网仲裁平台。据介绍,自2020年初以来,中卫仲裁委员会已经通过线上开庭审理案件200余件。目前,“互联网+庭审”已经实现了互联网办案模式常态化、智能化、规范化,而互联网科技赋能仲裁,不仅提高了中卫市纠纷处理能力和法律服务水平,也实现了让技术多服务、让群众少跑路。
  “开展‘互联网+庭审’只是打造‘智慧仲裁’的第一步,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仲裁工作是长期努力方向。”中卫仲裁委员会秘书处主任刘小亮说,下一步,中卫仲裁委员会将继续深挖“互联网+庭审”的潜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当事人利用中卫仲裁网络平台化解矛盾纠纷,打通网络调解仲裁“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申请“指尖办”、调解仲裁“零接触”,为我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全媒体记者 汪文慧 杨珊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冬日黄河
    冬日黄河
    大批迁徙候鸟太平鸟飞入银川
    大批迁徙候鸟太平鸟飞入银川
    宁夏人物
  •  盐池县95后“新农人”当起致富“
  •  发挥科协组织优势 为美丽新宁夏建
  •  张利代表:科技助力欠发达地区转
  •  王兰花代表:精神文明根植沃土 志
  •  赵耐香代表:坚持党建引领 完善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