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城镇立足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形势,坚持从发掘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四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人才工作走深走实,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硬支撑”。
海城镇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本土人才工作小组,对各村在外专业技术人才、优秀高校学子、务工技能人才等重点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同时,深挖各村“土专家”“田秀才”,对种植高手、养殖能人、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等乡土能人进行筛选、登记。目前,在册养殖能人23人,优秀农民企业家12人。
海城镇将各村本土人才划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人才,借助人社、农业等部门资源,利用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阵地,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截至目前,邀请县级农业领域人才开展蔬菜、红葱种植培训3次,切实做到培训内容与受训人员相对应,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本土人才贡献力评价机制,将发展产业、乡村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乡村本土人才动员入党并纳入村“两委”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能够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对积极创新创业、真正想在农村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才,在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保险、产业扶持方面给予倾斜。目前,海城镇农村产业带头人110名,产业带头培养对象37名。组织业务、产业骨干赴兄弟市县乡开展参观学习5期27人次,召开致富带头人研讨交流会1期36人次,不断激发镇村干部促产业、谋发展的能力水平。
海城镇还组织人才参加区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班10余次;举办为期20天的中式面点师培训班,培训人员50余人次。 (全媒体记者 范本哲 马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