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要闻
银川:围绕节水做文章农业增效惠民生
时间:2024-05-28  来源:银川日报
  农业节水增效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银川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四水四定”原则,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走出了一条都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深化改革 推广高效节水技术
  连日来,在永宁县黄羊滩农场,一台长约30米的节水喷灌机正在农田中作业。太阳余晖下,喷洒出的水雾宛如一片薄纱均匀覆盖在土地上,和夕阳相映成趣。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黄羊滩农场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水利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等项目,实现高效、节能灌溉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效益,助推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我们一直坚持走高效益、低耗能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实施高效农业节水灌溉,不仅能有效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肥料和土地的利用率。”黄羊滩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农场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
  永宁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永宁县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促进农业产业良性循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银川市水务局水资源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银川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指导土地依法有序规范流转,流转率61.4%,居全区首位。目前全市耕地面积211.01万亩,基本农田158.14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9.11万亩,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147.1万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2.34万亩。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0.504提高到2023年的0.561。
  循环利用 渔业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得黄河水灌溉之利,银川不仅稻香鱼肥,且常年瓜果飘香。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节水增效的样板,近年来,贺兰县稻渔空间加大科技创新,注重高效节水,确保农业持续增收,逐步发展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综合体,每年有超过20万人次游客入园游览。
  “稻渔空间大力推广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将渔业养殖排出的富营养化废水引入稻田,给水稻提供营养,净化后再循环用作养殖用水,最大程度减少农业种植用水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稻渔空间负责人赵凯告诉记者,近年来,稻渔空间采用“设施工程化循环水养鱼+稻渔共作”技术,农田效益节节增长,不仅种出来的水稻更香,养殖的鱼蟹也获得不小的收益。
  赵凯介绍,“稻渔共作”是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结合的一种立体种养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稻田里安装的4个内循环流水槽,让经过水稻吸收净化后的黄河水,再次回到鱼蟹养殖池循环利用,能节约用好每一滴水。
  截至目前,全市渔业面积稳定在10.05万亩,养殖用水来源主要为黄河水、地下水及农田退水。近两年,全市共改造集中连片池塘3.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30%,设施养殖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新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12家,通过推广节水养殖技术,应用“三池两坝”、稻渔综合种养、“复合生态沟塘”、温棚微生物降解等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模式,渔业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高效节灌 提高节水效率
  近年来,西夏区重点围绕葡萄酒、绿色食品和枸杞、肉牛养殖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积极争取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建设。目前,已成功挂牌成立葡萄酒科技小院和平吉堡玉米科技小院。目前,在平吉堡玉米科技小院,宁夏大学教授团队在玉米科技小院农场开展玉米精准栽培管理、自动控制水肥一体化和病虫草害监测等方面研究。截至目前,已建立玉米生长信息和氨素营养状况监测与诊断研究核心示范区5个,每年应用示范面积5000亩以上,玉米每亩节约氮肥17.9%以上,节水13.2%以上,每亩增产10.27%以上。
  “我们鼓励葡萄酒庄葡萄种植全部采用高效节水灌溉。”西夏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西夏区通过优先调配生活用水、提升综合用水效率、深挖节水潜力等举措,探索以用水量确定产业发展规模的路子,让“四水四定”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记者了解到,根据银川市灌区水源条件、作物类型和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市水务局重点在玉米、设施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上推广应用喷灌、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06万亩。在瓜菜种植上,供港蔬菜、设施瓜菜普遍应用各类新型高效节灌技术。在粮食方面,示范推广玉米种植高效节水技术,目前全市玉米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措施的面积约在20万亩,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7%。
  节水增效 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
  银川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纵深推动银川市“四水四定”试点市建设,下一步全市将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到2025年,全市力争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效节水农业32.32万亩。同时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遥感监测等新技术,对农业用水实施全方位、自动化管理,实现精准节水,逐步实现灌溉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
  同时,我市将优化调整全市农业种养结构,按照“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和“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原则,优先确保粮食安全,积极发展冷凉蔬菜、酿酒葡萄、现代枸杞、现代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合理确定农业种养结构。
  记者了解到,我市还将加快现代化生态灌区节水改造,提高骨干渠道、排水沟道、泵站提标升级,推进干渠直开口以下计量设施配套建设及自备井、农用机井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加快数字渠道、数字泵站、数字灌区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到2025年,灌区骨干灌溉设施完好率达到85%以上,信息化覆盖率达80%以上,干渠直开口以下最适宜计量单元安装率达95%以上,建成一批节水型灌区。
  此外,我市还将深化农业综合水价分类改革,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并建立节水奖励机制,根据节水量对积极推广应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提高用水户主动节水的意识和积极性。  记者 吴春霖
编辑:马祎琳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河两岸风光无限
    黄河两岸风光无限
    银川市民泛舟典农河
    银川市民泛舟典农河
    宁夏人物
  •  心怀委员职责 展现委员担当
  •  贾书记的真心话
  •  商海无涯谦为胜 努力打拼促振兴
  •  心系农业技术推广 情牵农民致富增
  •  以医者之心 护桑榆之晚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