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冬至。
秋分。
立冬。
小寒。
银川青年张静怡说:“美术最好玩的,就是用创意解锁生活的乐趣。”张静怡是一家美术机构的老师,在教学时,常常带孩子们做出一些创意美术作品。最近,她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灵感,结合纸浆艺术,创作出了一系列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充满趣味的纸浆画,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表达了对光阴的留恋之情。
01 纸浆遇到二十四节气
在美术教室里,张静怡总是能以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无限向往。前段时间,她看到孩子们在课后用废纸制作的纸浆玩具,突然有了新的灵感。
“我想用纸浆做一个系列作品。”她说。过去,她曾带领学生们用双手塑造出形态各异的纸浆雕塑,那些作品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梦,跃然于眼前。每当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满意的笑容,张静怡都深感欣慰。而二十四节气,更是她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孩子们得以深入了解中国古老的农耕智慧与自然节律,感受到了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节奏。
因此,张静怡打算制作二十四节气纸浆画。“我想通过纸浆这种质朴而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将二十四节气展现出来,让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体验到艺术的乐趣。”
02 纸浆画里的节气故事
在创作纸浆画之前,张静怡从回收的废旧纸张中筛选出质地适宜的纸张,经过浸泡、捣碎、筛网过滤等步骤,将纸浆调制至适宜的黏稠度。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考验着制作者的耐心与细心。接下来,便是将调制好的纸浆一层层敷于画板上,通过拍打、塑造,形成丰富的层次与质感。每一笔、每一抹,都蕴含着张静怡对美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敬畏。
在创作上,她巧妙地将二十四节气的特色融入其中。从立春时的万物复苏到夏至的烈日炎炎,从秋分的丰收景象到大寒时的银装素裹,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色彩与符号。她通过细腻的色彩搭配与图案设计,将节气的精髓一一呈现。更有趣的是,她还在每幅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与节气相关的民俗,使得每幅作品都成为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03 深入民俗文化的探索之旅
制作二十四节气纸浆画,首先是一次深入民俗文化的探索之旅。“在制作之前,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再通过双手创作将这份理解表达出来,这在无形中也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张静怡说,纸浆作为创作媒介,其独特的质感与可塑性是其他材料难以比拟的,她尤其喜欢纸浆质朴的感觉,与传统节日给人的印象很搭配。利用纸浆创作出的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而且,每一幅纸浆画都因其质朴的手工制作而显得独一无二,丰厚的质感让人能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深厚情感。
张静怡尽可能选择使用废旧纸张作为创作材料,还有另一番深意。她说:“我希望让孩子们理解,美术就在生活中,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所以创作的过程,也是一次对环保理念的践行。”她认为,将艺术与环保相结合的做法,无疑为创作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记者 李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