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书写创新的青春答卷
时间:2020-11-29  来源:人民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
  得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主任设计师胡炜不禁感慨:“这是创新的胜利,也是年轻的胜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近年来,我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引发全球瞩目和热议。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都有青年团队的智慧与力量。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中,在读研究生占了近60%……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常常是新技术的最先体验者,又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对于勇立潮头的年轻人来说,关键在于找准国家需要和时代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沈阳橡胶院研发中心工程师姚秀超连续奋战36小时设计出样件,用5天时间完成“隔离服”从概念到实物的转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从事国产处理器的研发工作十余年,先后负责、参与了多款龙芯处理器设计;80后马学杰把种植水稻和农机技术有效结合,用无人机替代人工施化肥、喷农药,解决了农业生产诸多难题……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正激发着青年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从不是一蹴而就,过程或许漫长而艰辛。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还需要下一番沉潜专注的功夫。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对创新的需求越是迫切,越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80后科学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领衔的关于“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的研究,曾入选《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正是因为付巧妹“甘坐冷板凳”,静心笃志、潜心研究,这个一向冷门的研究领域在国际上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青年接续奋斗,还需要营造创新友好的发展环境,释放青年人才的创新潜能。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赋予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奖励激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开放合作,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时代呼唤创新,青年渴望创新。在一个创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时代,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十四五”规划《建议》已擘画出宏伟蓝图,青年唯有抓住机遇、勇敢担当,书写创新的青春答卷,才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徐晓斌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旅游在银川,满眼皆是“诗和远方”
    旅游在银川,满眼皆是“诗和远方
    都市圈,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都市圈,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宁夏人物
  •  马孝荣:奋战一线的扫黑民警
  •  王淑英:唐徕社区的平安之星
  •  董卫明:在这里,我们都是战士
  •  张毅刚夫妇:相互扶持同心战“疫
  •  蒙文英和他的产业链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