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控制等加入到交通管理中,保障道路通行效率就有了技术底气。在这之外,还得在精细化管理上再苦下功夫。
目前在我市九横十二纵道路上,一张无处不在的交通信息感知网已经构建,车辆的动态、静态信息都能实时掌控。不得不说,近年来智慧交通建设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是城市与日俱增的机动车辆和出行需求。协调和平衡这些新增出行需求,不仅要建设跟得上,还需要更多的精细化处理。
智慧的交通管理系统,会反馈给我们很多信息,例如哪些路段哪些时段容易拥堵、哪些停车场空置率高等等,哪些地方违停多……这个时候,不能一拍一罚了之,治理之余,需要有人深入现场,实地调研,了解需求,从根上优化并解决问题,不然就很容易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不良循环中。
在科技技术加持下的人性化治理,也值得在交通管理中大范围尝试探索。就比如“警保联动”模式,这项改进事故快速处理的方式,通过三台合一报警系统,可让各部门第一时间掌握交通事故信息,实现快速出警、快速处理、快速理赔的一条龙服务,不仅群众节省了理赔时间,也减少了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道路拥堵。这样的便捷,其实只要多用心,让服务再细一些,还可以延伸出很多。
另外,针对城市道路中的堵点,如医院、学校周边等,还需要仔细规划、引导,让车行其道,人行其路。
守护交通秩序,需要我们所有参与者一起行动,在这张大的交通网上,我们每一个“点”都要首先做好自身,我们不能自己加塞变道不止的同时,还抱怨交通秩序混乱。交通管理更精细一点,才能疏堵结合根治问题;市民出行更规范一些,从礼让行人、绿色出行这些细节入手,才能让城市的交通网快速有序流动。 韩会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