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标。截至2021年,全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除了外卖小哥,还有网络主播、视频制作、文案写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新形式也越来越流行。不少刚毕业的年轻人,也将灵活就业作为谋生之道。但是要提醒的是,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都应是在深思熟虑后进行的理性选择,而不是只看到其闪耀的“光环”,做出的冲动之举。
2022年高校毕业生突破1000万,严峻的就业形势叠加疫情影响,很可能会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全国两会上,有委员建议,年轻人要“少送外卖多进工厂”,引发舆论热议。一面是缺少工人的制造业工厂,另一面是吸引众多年轻人向往的外卖快递行业。年轻人选出的工作岗位,反映了当下就业的取向。年轻人不想面对工厂流水线的枯燥,而是去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这有时代发展的选择,也有社会导向的指引。
如今,打开短视频为主的社交平台,动辄“一月挣几十万元,年入百万元轻松自在”,这些被演绎出来的信息,诱惑着还未经历社会历练的年轻人。看到视频、文章里那些轻松赚大钱的同龄人时,就会产生“我上我也行”的心态,最终放弃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成为被人收割的“韭菜”。
年轻人不进工厂不可怕,可怕的是,年轻人失去了脚踏实地做事的耐心。选择灵活就业也无可厚非,但不能是出于对一夜暴富的狂热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你看到的就业光环,也许只是传播者想让你看到的“冰山一角”。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亲口尝一尝。觉得灵活就业好,不妨先尝试一下,工作之余可以先去试试,看自己是否适合。尝试过一段时间,自然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