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地评线丨连湖西红柿的金字招牌可要守好
时间:2022-04-15  来源:银川新闻网
  这两天,央媒《经济日报》一篇题为《宁夏扩大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连湖西红柿火了》的报道刊发后,让咱们本就讨喜好卖又颇有些名气的连湖西红柿再次火出圈。不过,如今很多西红柿都打着连湖西红柿的名号在卖,虽然外观和口感不尽相同,但价格却都是贵贵的。显然,在成为“网红”的同时,连湖西红柿也面临着守好自家金字招牌的问题。
  说起连湖西红柿,还得从连湖农场说起。大概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位于青铜峡市北郊的连湖农场摸索着栽培试种一些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最终一种皮薄、沙瓤、多汁且酸甜可口的普罗旺斯品种脱颖而出,随后历经十多年的市场检验,最终成为连湖农场的金字招牌,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种植致富。
  “尽管连湖西红柿售价比其他品种贵一倍,但我一大早还是跑到这里抢购!”银川建发枫林湾小区一位居民的话直白地说出了连湖西红柿的受喜爱程度,而这份喜爱的背后则是连湖西红柿不仅受咱宁夏区内消费者的青睐,还远销甘肃、内蒙古等周边省份甚至是全国的真实状况。
  现在正是宁夏大棚西红柿大量上市的季节,除了商超和团购外,我们身边也能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菜市场的小摊、路边农用车上都打着连湖西红柿的招牌。对此,就连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种植户也说,光靠外观一时半会还真难以分辨是不是正宗的连湖西红柿,最直接的方法还得靠品尝。显然,不是所有的西红柿都叫连湖西红柿,而连湖西红柿的走俏也是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信任和喜爱,但如何守好这块金字招牌还真是要认真做些事情。
  当然,在连湖西红柿红火起来的过程中,连湖农场很注重品牌保护,2018年已注册商标,之后也成功申报了地理品牌,后续还会通过外包装、二维码、追溯码等手段进行防伪。同时,对于参与种植的周边农户也予以统一管理和销售,从而有效保护已经逐渐形成的品牌。
  连湖西红柿走红的实践充分表明,叫响一个品牌可以带强一个产业、可以富裕一方百姓、带动一个地方的乡村振兴。只要把农业品牌擦亮了、用好了,就一定能够实现品牌兴、产业旺。产品可以被模仿,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些年连湖西红柿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这就是品质与品牌相互加持的力量。
  其实回想一下就能发现,我们小时候吃的西红柿基本都是类似的这种粉柿子,用银川话来形容就是:拿手就能掰开,肉眼可见的粉瓤沙珠珠,吃起来绝对够水够甜。但后来为什么西红柿大都变成了表面鲜红里面硬邦邦、被催红、早摘的“石头”番茄?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的那些好柿子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形成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品牌盛则农业盛,品牌强则农业强。连湖西红柿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品牌农业、品质农业发展的机会已经来了,一定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形成特色产业链,做大特色品牌。打响品牌难,守护好品牌更不易,咱们必须以好品质保障好品牌,同时政府和市场也要发挥好双重作用,协同保护好农产品品牌,我们既要让品牌从无到有,也要让品牌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  小铁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咸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大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青铜峡库区湿地:让候鸟变“留鸟”
    青铜峡库区湿地:让候鸟变“留鸟
    贺兰山 春色浓
    贺兰山 春色浓
    宁夏人物
  •  李锦馨:情系“玫瑰谷” 逐梦产业
  •  “田长”杨立刚:拆走网红景 良田
  •  杨东芳:坚守初心的“播绿使者”
  •  常树华:瞅准发展前景带动大伙致
  •  汪洋:全心全意当好村民领路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