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今年4月开展的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已进入打击整治关键环节。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各类养老诈骗犯罪行为已经迅速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由线下向线上发展,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移动支付等方式实施诈骗,这就需要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着力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最高法已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专项行动以来截至7月底,全国法院受理养老诈骗刑事案件共1394件,其中非法集资案件906件,诈骗案件455件,其他类型案件33件,全国法院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20亿余元。与此同时,在此次专项行动中,银川警方现已破获养老诈骗案件24起,打击犯罪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共挽损现金26.92万元。
此次专项行动打击的养老诈骗犯罪,主要是以“养老”为名、采取欺骗手段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各类养老诈骗案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在诈骗手段及方式方面也呈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一是涉及多个罪名,但主要集中在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三个罪名,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约占80%。二是犯罪手段精细化、专业化,犯罪团伙各层级界限清晰、分工明确,有专门的话术、专业培训、专门套路,有的还邀请明星、“专家”站台,老年人对此难辨真假,大量“养老钱”被骗,而且还有专门负责资金转移、隐匿的人员。三是呈现跨区域、涉众化趋势。
的确,尽管各类养老诈骗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总体占比不高,但其性质恶劣、侵害对象特殊、社会危害性很大,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有的涉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地域范围广,集资参与人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往往给受害老年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正因为如此,在加大打击查处力度的同时,各地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快办案节奏,加大惩处力度,组织集中开庭审理,公开宣判了一批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案件,掀起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强大攻势。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养老诈骗犯罪767件1863人,其中以养老产业为名实施犯罪的827人,其他涉养老诈骗1036人。截至7月底,全国法院开庭审理养老诈骗一审刑事案件693件,宣判一审刑事案件603件1579人、二审案件122件377人。
当然,单纯依赖职能部门的力量还不够,做好老年人群体防诈工作,还需要联合不同单位、社区和社会力量做好更多的宣传警示等预防工作。比如,针对“以房养老”“养老地产投资”等诈骗行为,可以通过银行、房产交易等机构建立防诈联动机制,识别并及时制止涉及诈骗行为的大宗大额财物交易;针对借助保健品、旅游等实施诈骗行为的,市场监管、卫健和文旅部门可建立黑名单制,将涉事人员和企业纳入行业黑名单。作为子女,则要关注父母在这方面可能会遭遇的潜在风险,要及时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干预,让他们提高防范意识和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比如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通过安全渠道保管好个人财物等、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或者拨打全国统一反诈咨询专线96110。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