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宁夏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石嘴山市经过前期摸底调查和意见征询,制定出一套符合高素质农民特点的评审方案,此次评定职称以农业生产规模、示范带动、服务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符合条件的农民“零基础”即可评上相应职称。目前,石嘴山市已经诞生45名有职称农民,其中有3人“一步到位”解决了副高职称。
今年起,我国不少地方的农村悄然兴起了“职称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资格被评为中级、副高,甚至正高职称。随着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没有比世代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们更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生活的土地,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评定职称,利于培养一批具有职业化技能、专业化水平的农业主力军,这也是助推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职称”的概念总是与工程师、教授等挂钩,是用来衡量个人专业程度的硬性指标。但很难与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农民挂上钩,获得了专业职称的农民们,也非刻板印象中“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而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经过培训指导后,这些职业农民不仅可以运用种植的科学知识提高产量,还可以帮助其他农民实现“职业升级”,由单纯的种植工作,拓展到经营合作社、成为乡村农业技术员等更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内容。
农民职称评定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肯定。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培养懂技术、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大势所趋。给农民评职称,表现了国家对于专业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他们来自于乡野田间,用自己第一手的技能和经验,助力农业生产,创造了实在的价值,本身就值得肯定。肯定了他们,也能带动更多农民加入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过程中,提升农民的综合能力,“三农”事业才能步入快速发展的正确轨道。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