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装上空气源热泵,以后再不烧煤取暖了,也不会把屋子搞得黑漆漆的了!”“以前等到天冷了才舍得烧炉子,今年装上空气源热泵,穿件薄棉袄感觉热得不行了。”“我们一家人都打心眼里感谢村上给咱办的这件好事。”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话语可不是哪个品牌空气源热泵的广告词,而是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同阳新村村民发自内心的感谢话。(见今日本报07版)
这是一个多方共同努力让村民过上既清洁又经济还热乎的“暖冬”的基层正能量故事,似乎并没有太多稀奇之处,但其中一个细节足以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为了让村民过个“暖冬”,贺兰山西路街道从酷暑时就开始了筹谋。同此冷暖,酷暑思寒,为民服务就得想在前、早谋划、踏实干,尤其是涉及民生领域的事情,必须得和大家伙儿心心相印,想百姓之所想,行百姓之所嘱,不断把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据报道,同阳新村是自治区“十二五”移民搬迁村,因建设时间早,村民冬天主要以燃煤取暖。笔者小时候住平房,经历过烧煤取暖的日子,烟熏火燎着实不好受。再说了,烧煤费钱不说,还要搭进去不少人力,又脏又不安全,村民家里熏得乌漆麻黑,村容村貌整得灰头土脸,搁谁看也是一块不小的心病。正因为如此,从今年7月开始,贺兰山西路街道就围绕取暖问题忙活起来,最终选定了空气源热泵项目,通过“政府补贴出大头+群众自筹也花点”的模式,在西夏区、街道、村委会三级联动的努力下,推动空气热源泵项目在9月下旬正式落地。截至2022年11月,首批试点的73台热源泵全部安装到位,部分村民率先告别了烧煤取暖的日子。
以前我们总会时不时地调侃:眼望着就要供暖了,怎么才挖开修管道,大夏天的都干啥去了?虽说多半是玩笑话,里面也有很多是对相关工作不了解而产生的疑问和误解,但是说白了,家里暖和了,百姓的心自然就暖和了。既然服务民生,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始终把大家伙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及时补齐短板,抓紧增强弱项,用心用情全力而为,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大家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乡村振兴,听起来是个大名词,但是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只有抓住老百姓关注的痛点、难点,有的放矢疏通堵点,才能换来群众的‘笑点’。”的确,从贺兰山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琪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同此冷暖、酷暑思寒”的工作作风和思路,我们也期待同阳新村“暖家”项目尽快实现全覆盖。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