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轻易刺穿20张A4纸的刀,若捏在孩子手里,会是什么后果?一则视频中,这成人食指长度的小刀尖锐锋利,藏于圆珠笔另一端,合上笔帽便彻底隐身,外观上看不出分毫。曝光这笔的是位学生家长,据说孩子是从学校附近文具店买的。
“是真刀呀!”即便隔着屏幕,这视频也把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由此将话题送上热搜。学生文具不得有害于安全健康,不只《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有明文规定,今年2月起施行的《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更是将其与办公文具做了明确区分,并要求标注适用年龄、警示说明等相关信息。可这没能挡住危险入侵。据媒体报道,就在本月,河南焦作某中学校园里,有男生携带此刀捅人,被老师及时制止并没收。
从网友反应来看,在孩子们那里,它早不是啥新鲜玩意儿,可真正引发广泛关注,让家长冷汗涔涔的,却是这次热搜。如此危险的文具能一路绿灯进入校园,证明监管有漏洞。不光实体店,很多电商平台里都可见其身影。真不知道每一次检查抽查到底查了些什么?
靠前监管不能是句空话,时刻紧盯市场,从生产到流通、销售均予以全链条规范,这是责任之一。至于另一重责任,要从这“笔”的名称上说起——“防身笔”,购买者多是中小学生,据称随机一家网店的月销量就在100单以上。是不是可以猜测,除去一部分孩子的猎奇心理,还真的有防身之需?
一场发生在2019年5月的校园霸凌事件,本月初终于收尾。彼时,初二学生小蒋校内遭15个同学围殴,混乱中持刀乱舞,刺伤3人。法院一审认定正当防卫后,检方抗诉。直到两年后,上级检察院最终认定抗诉不当,撤回抗诉。对校园霸凌,社会零容忍态度鲜明,但从检方抗诉中可见,很多现实中的痛点无方可医——小蒋可以找老师、找家长,可以对对方的要求置之不理,这样的抗诉理由没有站在被霸凌者的角度考虑,看似理性,实则冰冷。
最大的危险,不是危险文具,而是忽视、漠视。能否支持孩子面对校园霸凌的正当防卫?如何有效防治校园霸凌、校园暴力这股歪风?更多地关注这些隐秘角落、关注孩子身心成长,或是最有力的震慑,也是让孩子不再选择“防身笔”的理由。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