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递美食的“桥梁”,外卖的递送过程涉及食品安全。然而,据媒体报道,一些外卖骑手为了图便宜、图方便,选择网上办理假健康证,有的外卖平台还“默许”一段时间内骑手先上岗后办证,某些平台对于健康证时效的监管也有漏洞,这些都给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带来隐患。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仅有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从业人员12.5万人,而截至2022年6月份,仅美团注册的骑手就有470万人。从业人员的激增,一方面表明了餐饮外卖的火爆,另一方面也给行业的管理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食品安全大于天,对涉及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我国法规和条例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针对当前外卖人员健康资质审核方面存在的乱象,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充分意识到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和严肃性,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意识,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心存侥幸;另一方面,要压实相关平台责任,督促其加强管理,在从业人员资格检查方面严格审查,不走过场。同时,应该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既优化办证流程、节约相关人员办证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也可通过数据共享,避免外卖骑手办理假健康证,提升验“证”效率。
餐饮外卖作为直接接触消费者入口食物的重要一环,事关人民健康,没有丝毫马虎的余地。只有严把食品安全关,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