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黄桃罐头当药囤?有人将罐头治病的调侃当真,有人跟风抢购。于是,专家、厂家齐齐辟谣,人民日报官微11日也发文打假种种有关预防的传言,其中就包括黄桃罐头。可是,罐头依然卖得俏。
其实心理因素更多一些。物资匮乏年代里,感冒发烧吃罐头,不光是体感舒适,亦是难得之口福,甭说大人了,就是生病的小孩子,也没啥机会独享一整瓶罐头,得让兄弟姐妹们分食上一口。带着满满回忆的罐头,确实是新鲜水果不能及。当然,若真要防着休病于家之日,罐头是比鲜果耐存。所以,愿不愿多买些囤上,是个人选择,就别一味劝阻了,真正的精力不该用在跟罐头较劲儿上。
有人说,把“黄桃罐头能治病”当真,盲目囤积,是病急乱投医的体现,疫情焦虑之盛可见一斑。此话不假,但绝非给买囤定罪的依据。更重要的是,焦虑情绪何来?疫情防控政策因时因势调整,是一个小步快走的过程,人们适应亦有过程,要允许有逐渐调试的时间和空间存在。对普遍心理情绪给予适当纾解和引导的同时,还须逐个消解其间存在的隐患,为公众健康防护再添助力。
比如这些细节:有人街头吐痰,摘了口罩吸烟,排个队也非要紧紧挨上……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现在是减轻了,可它毕竟是病毒啊,从最初视之为洪水猛兽到如今不当回事儿,走这个极端的人不在少数,哪怕“做好个人防护”的呼吁铺天盖地,似乎对他们压根没作用,这就是问题。身边出现这样的人,明白防护重要性的,能不焦虑吗?
冷却焦虑,可能罐头填上了一个缺,但只能靠罐头吗?当下舆论普遍关注监管是否及时到位,要知道,货品数量与价格的市场监管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其他方面呢?“桃过疫情”赚了钱,简直不要太魔力,可若只把期望和幸运托付在罐头瓶、药盒里,就不知人的身心逃不逃得过去。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