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支持。从当前各地法院审结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的案件中不难看出,电信网络诈骗在不断披上新“马甲”来迷惑引诱他人入坑上当,当前尤其以直播打赏和网络金融较为典型,大家需要保持警惕。
设立直播公司,设计诈骗“话术”,招募大量女主播、键盘手,有组织地安排女主播视频直播,以与被害人发展男女朋友关系的方式,诱骗被害人购买虚拟赠礼,通过获取直播平台返利牟取非法利益,这就是近两年出现的、披上直播打赏“马甲”的新型诈骗手法;以高额回报为饵,设立虚假的股票、期货平台,炒卖“股票”“期指”、虚拟币或其他非法币票等诱骗他人投资,这类诈骗披着互联网金融的“高大上”外衣,打着创新经营方式的旗号,在操盘过程中擅自修改数据,安排导师“辅导”操作,控制参与者的“盈利”和“亏损”,导致部分参与者被骗后将亏损归咎于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不高,迷惑性极大,而且这类案件往往涉案金额特别巨大,追赃挽损也比较困难。
一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式不断演变,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电信诈骗向“互联网+”的方向进化,诈骗手段日趋组织化、专业化、智能化,给我们的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就拿互联网金融虚假平台来说,这种披着网络金融外衣的新型诈骗方式其实就是属于理财投资类诈骗,拿捏的就是大家不断增长的理财意识与专业知识缺乏之间的真空地带,通过理财交流群、投资指导师等方式诱导入局从而实施诈骗。因此,我们对理财产品一定要摆正心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在正规平台购买,不要亲信陌生人的投资推荐,谨防陷入投资诈骗陷阱。
借助直播打赏实施诈骗的行为则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因为很多人会认为“美女直播、粉丝刷礼”是再正常不过的网络空间社交行为,孰不知很多时候直播间里的“小姐姐”很可能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背后或是职业聊手、或是戴着橡胶面具的男性、或是分工明确的诈骗团队,他们通过“话术”获取被害人的信任,通过虚假恋爱诱使被害人充值打赏,让被害人沉浸在“榜一大哥”的虚假梦幻中。的确,刷直播成为当下许多人网上休闲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工作生活压力。看看直播是没啥,但要谨慎对待网络交友,增强甄别能力,尤其与陌生网友在聊天中谈及金钱、转账、充值和投资等内容时,应提高警惕,冷静分析,警惕虚拟网络中的情感陷阱,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切莫盲目追随、打赏。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发案多、上升快、损失大的突出犯罪,我们要持续营造全社会反诈防诈的浓厚氛围,坚决扒下电信网络诈骗的新“马甲”,从而遏制相关案件的多发高发态势。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