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大事。今年我市持续聚焦民生关切,通过推进民生“十心实事”来解决大家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宜居功能提升“舒心”实事中新增停车泊位的项目就备受关注。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泊位6200个,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停车难,前两三年大家在生活中应该深有体会,尤其是在医院、学校和商圈等热点区域更是难上加难。笔者就有过多次亲身经历:比如去医院看病,开进去绕了几圈都没地方停车,开出来在周围绕上一大圈也没车位,无奈只好停得更远一些再走过去,感觉找个车位简直比看病还要难;再比如开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那个点,学校周边的道路和巷子哪一个不是挤得满满当当,越急越堵、越堵越急。
银川市机动车保有量早已超过百万辆,而市内停车泊位约为65万个,缺口近50万个,这与住建部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中“城市停车泊位数应按机动车保有量1.1~1.3倍配建”的标准可是差得码子大了去了。但是,通过这一两年的努力,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市内的停车泊位在持续增加,利用学校操场、公园、广场等区域空间向下延伸的可行性,修建多处地下停车场;在道路施划停车泊位、免费停车泊位和限时免费停车泊位;修建停车楼和立体停车设施;利用闲置土地改造临时停车场……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区域内有效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已经建成投用的“智慧停车”静态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停车诱导、车位预约等功能,也让找车位变得越来越智能起来。说个比较真切的感受,前几年去心脑血管医院看病,真是不太好停车,医院里面车位少,只能在周围巷子里找地方停,停到宁安东巷都还算比较近的,笔者最远一次都停到了雪绒巷,有时候实在着急没办法就停在路边,被违停抓拍自然是逃不掉的。这两年医院对面的闲置空地被改造成了临时停车场,确实方便了许多,能少走不少路。
说白了,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上,必须要多花点心思,寻找新办法和新可能,各个职能部门更要合力打好组合拳。要自上而下推动银川市停车场专项规划落地实施,充分利用城市小微公园、医院、党政机关、新建中小学校等场地,加快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要持续推动停车泊位增加供给,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对小微公园停车场或其他小型公共地面停车场,进行“平改立”改造,建设垂直循环立体停车楼。要积极推进住宅小区内部区域停车场建设,鼓励引导出现停车难的住宅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充分利用内部区域的边角地、空地等区域,建设停车设施,施划停车泊位。要推动停车泊位错时共享,深入推进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允许周边居民小区车辆错时停放,满足居民夜间停放需求。要合理设置路内停车泊位,根据不同道路等级、交通状况,深挖路内停车资源,在保证白天道路通行功能的基础上,夜间在道路一侧设置限时免费停车泊位,允许车辆停放。
总之,要在民生问题上持续发力,让“舒心”实事更贴心、更暖心。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