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部分感冒药、抗原检测试剂、口罩等防疫物资价格呈上涨态势。银川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药品强制搭售、大幅提高药品、医疗物资销售价格的查处力度。连日来,三区都发布了相关案例,并表示会进一步密切关注药品、医疗器械等涉疫物资市场价格动态,加大巡查力度,进一步规范价格行为。
时逢全面抗疫的特殊时期,药店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被引起重视。如果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药店承担了绝大部分给全民提供抵抗病毒“武器”的责任。但就有药店动了歪心思,想趁特殊时期大赚一笔,针对这样的行为就得严厉打击。而且应该反思的是,如何让药店服务全民健康的功能回到本质,不能让药店功能本末倒置。
早在“新十条”发布初期,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就相继表示,将严厉打击借防疫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疫情当前,如果卖药的商家钻进钱眼里,不仅严重违背商业伦理和医者初心,还有可能触碰到法律的红线。银川市市场监管局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相关规定,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药店,也进行了查处,希望能起到以儆效尤功效。
药店应引导消费者合理适量购药。当然,查处药店之余,更应该思考如何满足大众购药之需。消费者抢购药品,折射出大众迷茫不安的心态,买药更多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大众不能奢求药店老板免费发放药品,但是有些做法完全可以做到更好。例如将盒装药拆散卖出,满足大家的用药需求,也能引导大众养成精准合理用药。
药店不同于普通商店,药学服务是药店的第一要务。古代药房写: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现在的药房里,多的却是诸如“今日药房促销特惠”等促销信息。药房有营收需求无可厚非,但若将高价销售药品及物资放在首位,这种本末倒置的乱象是该好好治治了。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