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三、初三,银川中小学其他年级的孩子们要在网课中结束这个学期了。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需要上网课的缘故,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孩子们越来越频繁地接触着网络和各类电子设备,给小网民们“砌好”防火墙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日前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未成年网民达1.91亿。另有数据显示,在上学日,未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为43.24分钟,其中学习为13.9分钟,看短视频、动画为16.6分钟,玩网游、聊天时间为12.75分钟,到了周末,未成年人花在电子产品的时间平均达到96.27分钟。不可否认,互联网迎合了未成年人用全新的方式去接受信息和社交娱乐,但同时未成年人也容易沉迷于网络和电子产品,特别是融合众多功能的智能手机沉迷正在困扰许多家长。尽管很多社交平台和手机应用都有青少年模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专门去设置的恐怕不多。此外,未成年网民对于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也没有比较清晰的概念和识别能力。
对于上述问题,现实中经常是不少部门都在管,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管不到根上,一时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尤其是一些网络平台、游戏厂商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忽略未成年人的接受程度与克制能力,有的甚至会有意在设计的过程中留下“上瘾”的陷阱。另外,目前网络呈现的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存在不少打擦边球的“黄暴”信息,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调整。
当然,给小网民们“砌好”网络防火墙,同时防止他们网络沉迷,肯定是要打好“组合拳”。首先,家庭是第一关口,作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和游戏,懂得要为自己所用而非被其拿捏的道理,从而把网络看成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必须要时刻依赖的“主人”。学校应该加强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严控未成年人电子产品使用时长,控制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特别是目前很多双职工家庭在工作日时,只能让孩子独自一人在家上网课,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让孩子减少接触网络和电子产品是值得老师和校方去思考的。笔者就发现,孩子们会利用腾讯会议、钉钉这些网课工具来聊天、交流网游心得。
此外,各平台方要严格落实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以及将未成年人用户纳入统一管理等要求,尽最大可能减少网络沉迷带来的危害。作为监管方,一定要履行职责,加强监督和管理,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在这个特殊时期,给小网民们构筑起安全牢固的网络防火墙。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