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当天,银川街头出现暖心一幕——两三公里拥堵车道上,几位市民热心疏导开道,为消防车争取救援时间,令火灾得到及时扑救。后来,银川媒体发起寻人,说“想听听几位热心人内心的声音”。
其实不用说,也猜得到面对采访,人们会说些什么。那都不打紧,重要的,是通过他们找到佐证,证实城市公共文明的存在。
何谓公共文明?有这样一种定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修养、自觉、约束和善良,这四个关键词形成内在关联,用修养激发内心自觉,以约束呵护良善。
毋庸置疑,这几位市民的作为,包括当时当刻配合让道之人,都值得一个赞。他们给城市公共文明加了分,是一种秩序价值的示范。而“寻人”本身,侧面说明其之所以成为示范,源于稀缺。现实中,拒不避让的现象不少,既与个体素质有关,也是一种心理博弈:不让会怎样?大家都不让又会怎样?带头很难,但凡有人带头让道,就会有人跟上;反之,若有人坚持不让,很可能其他车也会效仿。
都说,最是“平常”见精神。文明不仅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体现在你我每一个日常。但很多事情上,都可见这般跟风从众——遇事不为、见错不纠;得过且过、能混就混。是心中没有价值判断吗?非也,只是为了少吃亏,才不做那出头鸟。
车行于道,遵法以为常;人在其位,谋事以善成。可如上所言,一旦缺少约束,秩序价值必将荡然无存。加大对拒不让行的查处力度是为约束,而约束,往往又与引导相伴生。“寻人”便是引导,这表明,哪怕还不够好,但已然怀有“变得更好”的自觉与决心。
近日,银川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强素质强服务强担当强斗志”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目标很明确:加快补齐党员干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短板,整治阻碍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作风问题,增强推动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提振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这跟“开道”“寻人”一个道理,都是用约束和引导催生出更多“好”的逻辑。之于我们,择对、择善而从,是自我提升的第一步。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