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了?
时间:2023-02-23  来源:银川晚报
  日前,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公布2022年度婚姻大数据,其中各地初婚平均年龄基本接近30岁,初婚年龄在持续推迟。与此同时,去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年轻人婚姻观改变、社会生育意愿走低,需要及时“把脉问诊”和“寻药方”。
  先了解几组数据: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为764.3万对,这是自2003年以来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大关,而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从2010年的24.89岁推迟到2020年的28.67岁,十年推迟近4岁;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为61年来首次负增长;女性现有平均子女数由2019年的1.63下降到2022年的1.19,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的确,日常生活中笔者时常能够听到“现在年轻人婚都不想结,更别提生孩子了”的声音,听上去像是调侃实则稳稳地戳中了现实。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首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去家庭化”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一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冲击,大家会发现身边大龄单身同居、丁克等非传统家庭不断增多。另外,我们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起步相对较晚,无法弥补家庭功能的弱化,导致家庭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在独生子女成长背景、婚育观念变化、养育成本升高、生育与个人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等诸多因素的杂糅作用下,作为生育主体的80后、90后、00后们,因为经济负担重、时间精力不够、工作压力大这三大现实因素,选择自愿少生、放弃多生甚至不生。
  当然,我们不能够轻易去苛责和否定年轻人的选择,因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做好婚姻家庭观念的引导、消除生育与发展间的矛盾,特别是在“三孩”时代到来后,相配套的生育支持措施细化落地更不能落下。其实,近些年我们出台了不少鼓励年轻人生育的措施,比如延长生育假期、放宽户籍登记、调整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增加托幼育儿公共服务供给等等。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力度还需要持续加大。
  因此,要引领年轻人转变婚育观念,营造提倡婚育、尊重婚育的社会氛围,肯定婚育的社会价值,完善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生育友好的社会首先是对女性友好的社会,女性是生育养育的重要力量,同时承担着工作家庭双重责任,需要全社会给予她们更多、更有力的关心。同时,也要进一步统筹完善老年友好、儿童友好政策,从而形成激励相容、导向清晰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和执行能力。  小铁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来了英国国鸟欧亚鸲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来了英国国鸟
    雪色贺兰 雾漫湖城
    雪色贺兰 雾漫湖城
    宁夏人物
  •  “枸杞姑娘”陈晓燕
  •  盐池县95后“新农人”当起致富“
  •  发挥科协组织优势 为美丽新宁夏建
  •  张利代表:科技助力欠发达地区转
  •  王兰花代表:精神文明根植沃土 志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