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召开,亮明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信心决心,发出重视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时代强音。众多民营企业家成为此次会议的主角,这也可以理解,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就是更好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让他们更好发展,从而推动所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企业的活力决定着经济的活力。全方位提升推进营商环境,就是为了给民营企业营造更加利于发展的环境。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为银川市发展作出了“46789”的贡献,即:4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接近70%的科技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服务好各类市场主体正是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这一点应该成为全市上下统一的共识。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25日,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33.81万户,同比增长19.80%,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19户,这得益于银川市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商事制度改革的政策红利激发了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改革的效应渐显。随着一网通办、简易注销等简进易出的登记改革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热情。
“放管服”改革侧重用服务替代监管。市场主体注册增多只是开始,优化营商环境更应该贯穿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技术、人才、政策跟进等相关服务同样需要跟上,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经营和创新积极性,改善市场运行,加强竞争性,同时促进法制化和市场化的政府监管机制,给予市场主体更稳定和恒久的预期,加大市场运行的可持续性。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公平竞争。疫情对市场经济活动影响逐渐减弱,各市场主体跃跃欲试。银川需要营造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等一视同仁,让各类市场主体能够有分享城市发展这块蛋糕的机会,大家才有共同做大蛋糕的魄力和行动,市场才能逐步向好转暖。
银川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多年来不断创新探索,推出了新模式、新机制,但这不是结束。在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仍然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硬件上持续提升优化,在软实力上排除干扰因素,强化工作作风。久久为功,才能打造银川营商环境的2.0版本,实现聚商银川,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