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银川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制定更加匹配的政策措施,以精准服务提升助企效率,银川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推进大会始终瞄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银川的营商环境更友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政策的调研、制定、执行等多个层面,实现政策的匹配度、渗透率和转化率。让纸面上的政策,真正成为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为企业增加底气,为市场增加信心,为城市增加实力。
以匹配的政策,帮助企业恢复元气,这是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经历三年的疫情考验,2023年注定是恢复元气的一年,如何加速这一过程,让企业得以壮大,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这是我们谋划制定政策之前,需要着重思考的出发点。企业的产品效率打不开,那就制定政策打通信息管道;企业的产能恢复速度有限,那就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多投入多生产;企业遭遇招工难人才荒,那就通过所有渠道招才引智,为企业用人降低成本;企业需要科技转化带来产品提升,那就为企业与科研机构牵线搭桥。总而言之,政策的制定和具体的执行,一定本着企业的出发点,冲着解决问题和困扰出手,最大程度保证政策匹配度和执行率。
以精准的服务,打开企业发展的新局面,这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需要精准的服务。既然是精准,必然拥有超强的政策阅读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政策执行的把控上有着不同的空间。特别是优待企业、帮助企业的政策,根据企业实际状况精准执行,而不是按图索骥,才是有创造力的执行者。更重要的是,模糊地带如何权衡,这将更加考验执行者的服务能力。而想要实现精准,就是在服务的基础上,能助企就助企,能惠企便惠企,这才能保证政策用到刀刃上,执行落到需求上,真正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更加友好的发展环境,不仅需要我们把企业当作自己人,更要塑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良好氛围。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这是体感可知、肉眼可见的存在。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执行政策的出发点,无一不在影响着友好营商环境的营造。把企业当作自己人,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既然是自己人,就要一起想办法,一起克服困难,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企业好便是城市强。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城市创业的领域中,激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不断影响城市发展的质量。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从思想上深刻认知,从行动上自觉实践,让好的政策转化为好的环境,让好的环境转化为高的质量。
优化银川的营商环境,一定要从提升服务环境做起。水好不好,只有鱼知道。鱼多不多,直接决定着水孕育生命的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真正将服务贯彻到每一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中,从银川高质量发展的站位出发,做好每一件事,真心诚意服务好企业发展,银川就能以首府的高度、水平和环境,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