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时间:2023-03-31  来源:宁夏日报
  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事事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不断进步、行稳致远。
  “好久不见了,专门赶回来参加廉政警示教育大会?”“是啊,这些年已经习惯了,看一次警示教育片震撼一次。”“可不是,还是要习惯在警示和监督下干活。”这是日前在自治区一机关单位楼前,两位工作人员的对话。
  听闻此言,耳边不禁回响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语重心长的话:“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也让人想起前不久全区领导干部廉政警示教育大会提出的要求:要深刻认识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尽忠、为民尽责,自觉接受监督。
  从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到自治区会议的明确要求,再到工作人员的深切体悟,这一切都昭示我们:“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标配”和“硬约束”。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监督”之于党员干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一方面,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天经地义。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不是圣人,只有习惯党组织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习惯同志间的“咬耳扯袖提醒”,习惯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才能不断发现错误、改正缺点、减少错误,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进而收获事业上的成功。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纵观这些年来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有的把监督当作对自己的不信任,有的把监督当耳旁风,有的想方设法逃避、甚至对抗监督,在工作中把自己当老爷、生活中把自己当老板、决策中把自己当老大,听不得意见、容不得批评,直到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才悔悟:“如果当初勇于接受监督和约束,自己就不会走得太远”。可以说,这些落马官员就毁在了无视纪律监督、无视规矩约束上,他们的“堕落史”说明: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事事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不断进步、行稳致远;倘若失去监督和约束,免疫力就会降低,小则“跑冒滴漏”,大则腐化变质,最终走上不归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把监督制约权力作为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保障,织就了一张科学、严密、有效的监督网,全党全社会纪律观念、规矩意识持续深入人心,党风党纪、社风民风持续纯正。迈步新征程,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面对人民群众的期待,面对前路重重困难和挑战,我们尤须深刻谨记,只有积极适应“监督无处不在、举证无人不可、问责无时不有、执纪无情可讲”的工作生活环境,习惯在“探照灯”下成长成才,勇于在“玻璃房”中干净干事,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进而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在现代化建设的跑道上跑出好成绩。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期望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奔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新征程。(虎 权)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犀牛湖生态治理
    犀牛湖生态治理
    贺兰山桃花绽放
    贺兰山桃花绽放
    宁夏人物
  •  于卫军:一二三产相融合 红火日子
  •  沈爱红:带着深情履职 带着问题研
  •  工程师杜银学:助力“铸造强国梦
  •  马慧娟代表——走村入户 探访民生
  •  王东新:履职映初心 服务暖民心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