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基础能力和学习成长的内在需要。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8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
让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关键在于激发青少年读书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任何事情要有兴趣驱动,才会全身心投入。阅读亦是如此。这就需要,一方面要从青少年学生的角度推荐好读物。根据青少年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大好年华,充分利用阅读黄金期,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读书热情。在书籍的选择上,家长要少一点功利阅读的禁锢,多一些放飞灵魂的兴趣阅读,倡导广泛全面阅读,引导青少年学生在读书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家长要做好孩子的阅读榜样。言传不如身教。在青少年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家长既是兴趣点燃者又是习惯监督者,既是共读参与者又是阅读示范者。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会使孩子变得更专注,更容易萌发自发学习的劲头。
阅读是一项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学校要组建学生读书社团或兴趣小组,带动学生互助互促开展阅读;实施师生共读行动,引导教师与学生同书共读、同学共进;义务教育学校要将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工作,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为学生阅读创造空间……让书香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书香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精神底色。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推动青少年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群策群力、久久为功。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功利倾向、形式主义,不能增加师生和家长负担,不能把公益事业变成商业牟利行为。当阅读不再局限于空间和时间,孩子们才可以浸润书香畅游书海,在“悦”读中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