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童话大王”郑渊洁再度对商标维权发声,不过没有了之前的信心满满,而是因对商标维权丧失信心,将告别维权,不再对侵犯其原创的知名文学角色的673个侵权商标维权。连享有盛名的“童话大王”维权都这么难,我们不禁要问: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真有那么难吗?
2021年12月,郑渊洁宣布《童话大王》停刊,目的就是为了集中精力维权。如今也就一年多的时间,突然宣布放弃维权,可见其中的艰难有多少。但是,从笔者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来看,针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明显加大,公安部日前也公布了相关数据和典型案例。同时,连一些以往常用的字体、图片、图标、表情包等都受到法律保护,一旦违规使用便会陷入侵权官司,赔偿自然不在话下。可见,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已经趋于完善,而且在法律实践层面也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遭遇维权艰难的尴尬局面呢?鉴定难、成本高、时间长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对于维权者来说,维权的目的要么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么是通过获得赔偿来弥补自身利益的损失,可是一旦陷入成本过高的怪圈和泥淖,必然会得不偿失,放弃维权及时止损也是无奈的选择。因此,如何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这是今后在法律实践中需要持续优化和解决的难题。
就拿郑渊洁来说,数十年来,他不是在维权,就是在去维权的路上,本想集中精力跟侵权者磕到底,但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也只能认输放弃,这样的结局恰恰映射出更多普通人维权的艰辛。当下,商标抢注俨然成了生意,只要有点热度的东西都会被抢注,而其背后原创者的权益却难以得到保障。正因为如此,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了“蓝天”“剑网”“版权保护”“打击院线电影盗录传播”“青少年版权保护季”等专项整治行动,目的就是让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让维权之路更加顺畅。所以,郑渊洁放弃维权看似是“输了”,但远远不是结局,相信会有更多原创者和职能部门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会继续走维权之路。
另外还要强调的一点是,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相对性,即维权者需要看清楚哪些权益是受法律保护,而哪些主张是不被法律所支持的,这就需要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的重要责任,从而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孙瑞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