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融合教育、推进随班就读是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针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部2020年就曾发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确保随班就读学位,同等条件下在招生片区内就近就便优先安排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因此,当我们看到金凤区第四十小学四位老师和七位特殊儿童的故事后,也会明白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墙面上那句标语的深意:你逆光而来,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即平等、尊重、接纳与包容。
让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既能够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能够让普通儿童学会平等、尊重和帮助。当然,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健全、支持保障条件不完善、任课及指导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水平不高等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融合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存在覆盖面不广、人才流失严重等情况。
但是,为防止原本有希望融入社会的残疾儿童在受教育方面出现缺失,未来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影响,非常有必要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估认定,让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同时健全就近就便安置制度,可以选择同一学区内较优质、条件更加完善的普通学校作为定点学校,相对集中接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从而更好地保障随班就读质量。金凤区第四十小学就是按照“一生一案”的原则,专门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量身定制了特训课程,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交流欲望,从而逐步适应随班就读,积极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要统筹特教资源,优待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同时,要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尤其要加强师范院校特殊教育老师的培养力度,并保障特教老师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和权益,普通教师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知识和能力。此外,要多方协作,积极创造友好的融合教育环境。学校要与时俱进改变办学理念,有接受残疾儿童入学的包容度,努力做到引导教育有尺度,关心关爱有温度,关注重视有力度,培育措施有高度,从而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家长,不光自己要有包容的心态,还要教育引导子女不排斥、敌视、虐待和歧视残疾儿童,而要学会平等对待和尊重帮助他们。 小铁 |